近日,永利華嶽副教授與博士生譚小清合作論文《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與外商直接投資:來自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的證據》在《國際貿易問題》2022年第1期刊出,并入選封面推薦文章。《國際貿易問題》是國際貿易與世界經濟領域高水平中文核心期刊。
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作為“十四五”期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區域政策層面的必然要求與重要舉措,評估其經濟效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19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005-2014年數據, 采用漸進雙重差分方法實證檢驗了創建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的設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各項指标均具有顯著且穩健的負向影響,該效應的大小在城市行政等級、城市經濟地位和城市所在區域等層面存在差異;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的創建顯著提高了城市的環境規制水平,導緻了外商直接投資的跨城市轉移;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的創建還提高了城市科研投入和綠色創新水平,表明這一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在吸引高技術清潔型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具有較大潛力。
本文較為領先地提出“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Green Place-based Policy)這一概念,并基于開放視角探究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的FDI效應,豐富了關于區位導向性政策的研究,也為開發區經濟效應的評估補充了來自生态園區的全新證據。文章基于FDI的空間轉移視角,驗證了環境規制的強化會顯著擠出FDI,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城市科研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水平,從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角度為“污染天堂”的存在與“波特假說”的成立提供了新的證據支持。文章基于研究結論指出,政府在繼續推行綠色區位導向性政策的同時,也應充分關注政策對于FDI在一定時空範圍内的擠出,做好傳統型FDI的引導與承接,并着力破除高水平清潔型FDI進入的市場壁壘與制度障礙,不斷挖掘和釋放生态園區在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吸引高質量FDI層面的潛力。本文還較為領先地将諾獎得主Esther Duflo于2007年提出的工具變量方法引入中文論文,為區位導向性政策經濟效應的評估提供了新的因果識别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