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湘聲頭條 | 賴明勇:當務之急是提振信心


賴明勇

當務之急是提振信心!

除了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外,作為經濟學專家,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77779193永利教授賴明勇最關注的就是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發展。

賴明勇坦言,有不少企業家會員向他表達了對企業發展的焦慮。在賴主席看來,恢複經濟的當務之急就是提振企業信心,“疫情隻是突發事件,中國依然處于欣欣向榮的上升時期,當前遇到一些爬坡越坎的困難,但無法阻擋曆史的車輪。”

一、企業家們很焦灼

您接觸的企業家們最近狀态怎麼樣?民建省委采取了哪些針對性舉措?


賴明勇:肯定都很焦灼,他們看不到現金流,每天在家裡想的是投資怎麼收回來。本來中國經濟就在爬坡過坎,碰到這樣一個突發情況,對很多人都是一種雪上加霜的感覺。

1月28日,湖南民建企聯會緊急制定了《湖南民建會員企業疫情災後需求情況摸底表》,并發至相關會員企業微信群,從收回的數十份有效問卷來看,短期内在資金方面有困難或問題的企業占53%,希望通過企聯會其他會員合作的占42%。為此,我們民建省委開展了一系列的抱團取暖活動,包括加強會員溝通合作、學習培訓、提供法律援助,等等。

2020-02-28

哪些企業受影響最大?目前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賴明勇:從企業層次來說,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肯定受損失最大,資金密集型企業次之,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會好很多;從疫情影響的範圍來看,餐飲、旅遊、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受沖擊最大,一些企業已經難以為繼。

企業家們反映最多的是資金問題,複工後的疫情防控物資準備、新人員培訓、轉産設備更新,都會增加企業成本。還有供應鍊,目前下遊産品銷售和上遊原材料物流運輸困難大,導緻企業無法正常排産生産;即使能夠運輸,因為疫情管制等原因,物流成本大幅上升,漲幅甚至3倍以上。此外,由于各地疫情防控,仍有部分員工無法返回,或者返回後仍要居家隔離14天。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企業的沖擊可能還有一定滞後期。比如出口貿易,部分企業出口訂單減少,有些流失的訂單已無法彌補,在産業鍊分工中也有不少被替代風險。


中小企業呼聲最高的是哪些建議?

賴明勇:首先,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複工時間越快越好,不能搞一刀切。企業要運行,多耽擱一天時間,可能就給後續經營帶來一定困難。尤其服務業,每天有租金、人工成本,損失難以承受。

其次,目前政府對抗疫物資生産企業有各種優惠政策,包括銀行貸款利率降低等,其中部分政策是否可以惠及其他企業?還有很多企業進行了捐贈,将來是否可以相應減免稅收?這些都值得政府考慮。


與其他省份相比,湖南此次受疫情影響的情況有什麼不同?

賴明勇:從調查來看,不同于沿海地區缺人的是,湖南的用工暫時沒有太大問題,這也體現出湖南特點,我們本身有上千萬人在外打工。但是,湖南的加工制造業層級不是太高,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影響将比較大。另外,和沿海相比,湖南的國際貿易總量雖不是太大,但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二、要避免疫情下的過度保護主義

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許多幫助企業複工複産的政策,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賴明勇:目前各級政府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措施,主要集中在加強金融支持、降低企業稅費和租金成本、穩定職工隊伍和産業鍊上下遊的整體生産力修複等方面。

undefined

但政策不能隻是大水漫灌,對于直接服務于抗疫工作的短期政策,要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和财政承受能力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避免出現無法落實的“空頭承諾”;對于疫情結束後扶持産業發展的長期政策,要更加注重于營商環境的優化和産業方向的引導。

此外,要分别從省市和行業視角,區分政策的普适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并保證落實到位。比如企業是缺資金、缺用工、缺訂單,還是供應鍊不暢,要根據企業的具體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确保幫扶落實落地。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中可能存在的矛盾?

賴明勇:要避免疫情下的過度保護主義。不少地方交通斷絕、物流停滞,外來人員一律拒絕或者隔離,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複工複産進程。目前,各行業生産分工越來越細,上下遊企業關系密切,各地區必須實事求是,視疫情嚴重等級程度,降低封鎖隔離等防範措施給企業複工複産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時,也要防止因倉促複工導緻疫情反複,必須做好人員返程複工的預案,事先加以嚴密預防,杜絕疫情二次暴發的危險。


還有什麼問題是您目前特别關注的?

賴明勇:物價是我很擔心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發布的消息,1月湖南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8%。其中,全省食品價格比上年同期漲幅達20.8%。1月增長固然有春節效應在其中,但要防止由于疫情導緻的短期物價上漲,應提前做好複工和加大供給預案,采取有利措施保障工業企業和農業部門盡快有序複工複産,加大儲備物資投放平抑物價。

其次就是就業,民營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湖南作為人口大省,現在很多人無法外出打工,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

還有對外經濟開放方面,要從應對全球價值鍊的沖擊視角來審視,要确保原來簽的項目落地,在實施過程中不中斷,可能需要增強一些對外措施。此外,更多的宏觀經濟政策影響,我們學術團隊正在用大型CGE模型進行測評中。


三、當人不能流動時,更加體現信息化的重要性

與2003年的SARS相比,這次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不一樣?

賴明勇:2003年的國情跟現在差異還是很大,從産業結構上來看,我們當時制造業比重最大,現在則是服務業;從需求側來講,當時我們剛剛加入WTO沒多久,國際需求比較旺盛,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遠遠好于現在,因此SARS對全國經濟的影響并不明顯,而現在我們主要靠内需市場,這次疫情的規模也遠大于SARS,所以面臨的挑戰要更大。

我們能從這次疫情中得到什麼啟示?

賴明勇:當人不能流動時,信息化的重要性在這次疫情中更加體現出來。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數據跟資金、勞動力一樣作為生産要素之一參與分配,全國政協去年也就信息産權保護進行了雙周協商。

這次疫情同時考驗着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政府如何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來引導企業複工複産,企業怎麼通過搜集市場信息來經營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這次抗疫中武漢紅十字會為什麼受到诟病,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人們覺得現在很容易做到的信息化,一家企業就可以搞好,你們還在人工登記審批,确實值得反思。這次抗疫期間,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和5G信息技術應用場景表現出強勁勢頭,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增強,公共衛生領域補短闆、強弱項,都将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您一直強調信心的重要性,企業家們應該如何樹立信心?

賴明勇: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沒有信心,企業不敢生産、不敢投資、不敢用人,老百姓不敢消費,對整個經濟打擊更大。

提振信心的底氣,首先來自于政府的引導服務和治理水平;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疫情隻是突發事件,中國依然處于欣欣向榮的上升時期,盡管當前遇到了一些爬坡越坎的困難,但無法阻擋曆史前進的車輪。

企業家要辯證看待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它的短期沖擊毋庸置疑,長遠來看,疫情倒逼企業創新以尋找新的突破增長點和競争優勢,也是行業企業重新洗牌的機會,或将迎來化危為機的“加速度”。


作者:賴明勇,湖南省政協副主席,3044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湘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