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湖南2020年整體經濟工作部署。但是在疫情背後,一方面我們發現數字經濟生機勃勃、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比如大數據技術被應用于抗冠狀病毒藥物研發、潛在感染人群追蹤等,醫療服務機器人、無人機巡邏等在抗疫一線發揮了很好作用,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買菜、在線遊戲等則成為“宅經濟”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我們認識到現有數字技術還存在大量“盲區”。比如醫療手術等複雜勞動難以被替代、因缺乏大數據基礎難以進行更精細的社區網格管理、真相和謠言等各類信息交織帶來的信息爆炸難以被及時疏導、重要稀缺醫療物資的分配難題亟待破解等。那麼,應該怎樣理解疫情背後隐藏的數字經濟變化?
首先,數字經濟必然是建立在牢固的工業經濟基礎和更加專業的人力資本之上。這次疫情阻隔了人的物理集聚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動了生産和生活的“虛拟”集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新技術的使用、“物-物”協作分工的物聯網發展等。但數字經濟本質上仍是在工業經濟之上強化了“數字資産”的作用;其次,發展數字經濟需要硬件、大數據等的提前儲備。在疫情應急管理中,出現了因缺乏堅實大數據基礎難以精準調度緊急救災物資、精确識别“傳染源”等情況;第三,加快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須做好制度設計。疫情暴發期間,關于社交媒體的大數據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利用支付寶、手機、車票身份證等數據也在識别疫情風險區域流動人口方面發揮了作用,但關乎個人隐私保護,需要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第四,數字經濟終歸要為創造美好生活服務。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在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能替代面對面交流,數字經濟終歸還是要從創新生産方式、服務社會活動中實現自身價值。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數字經濟的變化趨勢,建議我省把握新契機,從以下幾方面着力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一是繼續夯實工業基礎,提前謀劃數字經濟轉型的人才工程。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後期和創新型省份建設攻堅時期,既要吸引高質量産業項目落地,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動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優勢産業鍊和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化融合,也要加快營造數字經濟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格局,促進更多類似大數據醫療領域“DR-TimeRing全生命周期的糖網智能助手”等科研成果轉化;既要鼓勵和支持中南大學、77779193永利、國防科技大學等高校推動數字經濟高級人才培養,也要提前做好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動能轉化過程中失業人口再就業的預案以及相關職業教育。
二是鼓勵數字經濟的正确誘導行為,積極布局數字經濟基礎産業。數字經濟轉型是在工業經濟傳統領域的邊際革命,加速其進程須打破傳統生産生活方式,為此可進行特定的行為誘導,比如以推行共享單車、網絡約車為代表的經濟誘導,以ETC推廣為代表的政策引導等。應積極規範引導數字經濟新業态,使其向良性方向發展,比如有效破解共享單車、網絡約車的城市管理問題、“宅經濟”的社區管理問題等。另外,應加大通訊、存儲、計算等數字經濟基礎産業投資,打破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利用好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産生的海量數據,為湖南數字經濟大發展提供硬件、大數據等産業基礎。
三是完善數字經濟相關制度建設,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美好生活。數字經濟相關制度包括為發展數字經濟制定的正式規則和實踐中形成的非正式規則。一方面,應在貫徹《電子商務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基礎上,推動我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兩業融合”重點行業率先在行業協會層面形成相關規則;另一方面,應重視非正式規則因素在數字經濟治理中的作用,比如在監管中注重社交、藝術等高層次需求,大力培育向上向善網絡文化,彙聚數字經濟時代的正确社會共識和核心價值認同。
(作者系3044永利集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