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歐快線”長沙-明斯克“中遠海運”号中歐班列發車。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正如媒體報道所言,這屆論壇參會規格空前,的确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六年來,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在經貿合作、優勢産能走出去,打造便捷通暢的開放空間,人文交流互動等領域,都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
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數據上看,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從2013年進出口貿易額約344.2億元,到2018年802.6億元,增長1.3倍多。
在經貿合作模式與特點上,湖南主要采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境外飛地合作園區的方式,帶動優勢産能走出去。如中聯重科在白俄羅斯建立“中白工業園區”,還有北歐湖南農業産業園區、老撾湖南橡膠産業園區、泰國湖南工業園區、越南湖南商貿物流園區等衆多境外飛地合作園區。如此一來,境外飛地合作園區成了湖南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優勢産能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同時,湖南以龍頭企業收購、兼并海外企業的方式,拓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投資。如中聯重科收購德國M-TEC、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華菱鋼鐵集團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FMC等,都是利用優勢裝備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到境外收購,來拓展海外投資規模。
湖南還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建立便捷、開放的連接大動脈,釋放空間開放的效應。比如長沙,湘歐快線到2018年底已經累計發出494類貨物,達69.59萬噸;開行線路11條,直接途經的國家有15個,物流服務直接覆蓋的國家有30多個。通過打通沿線國家的大動脈,湖南将優勢産品輸出,然後引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産品,滿足湖南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所以,湖南對接“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呈現出一系列亮點。這些亮點背後的發展路徑可總結為:以設立境外飛地合作園區為載體,以優勢龍頭企業境外收購兼并為手段,以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為突破口,探索出具有湖南特色的“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模式。

長沙新港。
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湖南如何發力?
立足現有的成績,放眼未來,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強化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遵循,以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帶來的新機遇為契機,以非洲經貿論壇落戶湖南為新起點。具體來說,可以在幾大操作層面發力:
首先,要實現融合對接大戰略,即将“一帶一路”建設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等進行戰略融合對接。
其次,湖南已有了一些對接“一帶一路”的大平台,包括永久性落戶湖南的非洲經貿合作論壇,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平台。如何充分發揮這些平台的功能,也需要我們做好文章。
第三,要做實做強現有園區及投資項目。當前湖南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建立了飛地合作園區。如何把這些園區由“點”做成鍊,提升園區的産業鍊水平和規模,在原有基礎上做大做強,是接下來對接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時,如何在新的合作領域、國家及地區取得突破呢?我想這可以把非洲經貿合作論壇落戶湖南作為一個新起點,重點突破與非洲的經貿合作。比如将湖南的裝備制造打造成飛地合作的重點領域;在能源開發、礦産資源開發、農業、科教等領域上,也保持與非洲國家一貫的密切合作。

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實現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對接“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的未來願景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提出了近六年,湖南作為國家對接“一帶一路”的重要腹地已經走過了相對比較初級的第一階段;第二個階段應該以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全面提升合作的層次及質量。
我們期待,湖南能在更高層次上,繼續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範圍、合作領域,并創新合作模式,從而真正找出一條有湖南特色的、将湖南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湖南對接“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相協調的新模式。
在過去的幾年,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諸多突破,基礎良好。未來我們應重點考量,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的合作園區如何紮根本土;如何提高園區在本地的配套率;如何讓湖南龍頭企業帶動湖南配套企業抱團,以産業鍊式的方式走出去,做強境外的合作園區。合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經濟風險,如何進行風險預控,如何強化預控機制,這些都要深入研判分析。
還有一個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即人才缺乏,特别是複合型人才的嚴重缺乏。在開放合作過程中,那些如既懂國際法又懂國際貿易和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更是難得。在這一意義上,對于國際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政府部門應當做好長遠的規劃安排。
總之,湖南如何為走出去的企業在資金、融資、擔保、人才綠色通道、風險防控等方面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和舉措,是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與區域合作共赢的題中應有之義。
【專家簡介】
李琳 ,3044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委員,民建湖南省委常委,民建湖南省委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洞庭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湖南省首批智庫成果“十大金策”獲得者,省統一戰線首批智庫專家,長沙市政府、婁底市政府等地方政府智庫專家。
新聞鍊接:https://ldhn.rednet.cn/m/content/2019/04/24/5388723.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