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潇湘晨報:湖南區域發展迎來哪些新機遇







湖南承接産業轉移有了“升級版”。


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将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領頭雁”、内陸地區開放合作示範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湖南将以此為契機,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開創跨越發展新格局。


建設這一示範區,将如何推動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湖南産業發展有着怎樣的新圖景?


日前,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21個部委印發了《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标志着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正式獲批,占湖南國土面積過半的湘南湘西迎來了時代機遇。


“示範區在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不僅僅是湖南的,而且是全國意義上的。”省政協委員,77779193永利經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77779193永利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琳11月20日接受了潇湘晨報記者專訪。

區域發展


湘南湘西示範引領作用具有全國意義


“加強與長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經濟區等的對接,推動産業協同,促進聯動發展。”這句話,寫進了方案“促進區域聯動發展”這部分。


那麼示範區和長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各自有着怎樣的不同定位呢?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腹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全省1/7的面積、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機構、70%以上的創新創業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全省40%以上的經濟總量、70%以上的科技成果,成為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重要引擎。


10月20日,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首屆聯席會議在長沙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對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學習借鑒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協同發展有益經驗,積極探索具有湖湘特色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路子。努力把長株潭打造成長江中遊乃至全國城市群發展的璀璨明珠。


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在2014年獲批的規劃中這樣定位:全國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設試驗區、保障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兩型”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水陸聯運的現代物流集散區、全國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


去年10月9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指出,真正讓綠色成為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發展的底色,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至于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根據方案,這個湖南承接産業轉移的“升級版”,将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領頭雁”、内陸地區開放合作示範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


“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領頭雁’,内陸地區開放合作的示範區,可以理解為示範區在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的示範引領作用,這個示範區不僅僅是湖南的,而且是全國意義上的。”李琳說。


對于“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她表示,湘南地區制造業基礎雄厚。比如衡陽的裝備制造業,就是當地的優勢産業。


李琳認為,以上示範引領效應疊加,能夠促使示範區成為“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

産業路徑


承接有門檻,更重視産業鍊式的承接


“和以前相比,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不僅範圍更大了,定位和目标也更高了。”李琳說,湖南将以此為契機,抓住産業梯度轉移的重大機遇,就是要求湖南在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産業轉移,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上更好地發揮作用,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産業轉移,是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最重要的功能。但李琳認為,新發展階段的産業轉移與以前的産業轉移不是一個概念,“承接要有門檻,要選擇性地進行承接,更要重視産業鍊式的承接”。


“推動裝備制造、有色精深加工、資源化工等重化工業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向郴州市、衡陽市開發區等産業園區轉移,引導生物醫藥、紡織輕工、優勢農産品加工等産業向永州市、邵陽市、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開發區等産業園區轉移”,方案要求六市州推動園區差異化發展。


事實上,方案提到的相關産業,确實是引導轉移市州的優勢産業。


例如郴州,通過“以商招商”“産業鍊招商”,郴州經開區電子信息新材料産業園已落戶10餘家電子新材料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桂陽廣東家居智造産業園共簽約107家企業入園。11月7日至8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郴州調研時說,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抱團入園發展,既能共享政策、信息、資源、科研和市場,又在轉移中實現了轉型升級、降本增效,一舉多得。要認真總結推廣這一模式,為全省承接産業轉移蹚出新路、作出示範。


例如永州,以建設國家級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為契機,永州抓緊抓好“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城市”和“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區)”創建工作,加強湖南承接産業轉移特色基地“藍甯道新江”加工貿易走廊建設,加速推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制鞋等7大産業集群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永州實際和具有永州特色的“開放之路”。


示範區方案獲批後,湘西三市州發改部門負責人談了他們的看法。自治州将重點圍繞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化旅遊、健康養生、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礦産品精深加工等10大重點産業開展招商引資,重點引進戰略投資者。


邵陽将依托現有産業基礎和資源禀賦,精準确定承接的重點産業,重點打造“一谷、兩基地、一示範區”,即全球“特種玻璃谷”,機械工程等新十大出口基地與智能家電、智能五金、智能機器人三大智能制造基地,以世界自然遺産地崀山和南山國家公園為龍頭的生态旅遊示範區。


懷化将以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電子信息、商貿物流、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等産業作為承接産業轉移的重點和方向,紮實開展“産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推進重點産業項目建設。同時,培育現代商貿物流、生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中藥材)、電子信息、農産品加工等“五大千億産業”。積極推動産業升級,調整産業結構,培育産業鍊和産業集群。

協同發展


産業鍊聯動發展,集聚要素資源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推進建設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有利于湖南更好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為東部地區騰出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促進自身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新格局。”


這也意味着,示範區不僅能拓展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領域,又能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省份合作聯動,進而實現在促進東中西部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共赢發展上集聚要素資源。


另外,示範區在支持湘西湘南産業轉型升級,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湖南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李琳主持進行一項湖南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現狀研究發現,目前,湖南東中西部地區呈現由東向西的梯度式态勢,長株潭屬于引領型,環洞庭湖及衡陽、郴州等市州屬比較優勢型,湘西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屬于滞後型。


李琳說,将湘西地區擴容至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成立湘西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從産業轉型和産業新動能的培育上,對湘西地區産業扶貧,特别是以産業扶貧為抓手培育貧困地區的内生發展動力,實現可持續産業脫貧,高質量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外,長株潭是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湖南“四新”經濟的高地,高端裝備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并行的集聚地區。洞庭湖地區是湖南全方位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産業定位适合綠色農業、綠色農副産品深加工以及環保産業的發展。


李琳認為,上述幾個區域的既分工、又合作、突出各自的特色優勢的同時,以産業鍊的方式聯動發展,能夠助推整個中部的崛起,助推湖南的高質量協調發展。

本報記者羅雅琪長沙報道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8-11/21/content_2975903.htm?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