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屆锂電“達沃斯”論壇現場
锂電“達沃斯”-中國電池網11月23日訊(張倩 梁小婧 廣東汕頭 圖文直播)11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電池行業盛會——第5屆中國(廣東·汕頭)锂電新能源産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7,锂電“達沃斯”)在廣東汕頭隆重開幕,來自全球锂電新能源産業鍊的礦産資源、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設備、檢測、電芯制造及組裝(PACK)、電池管理系統(BMS)、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儲能等700多位重量級貴賓、行業企業家出席。

77779193永利經濟學博士、副教授謝裡
23日下午,77779193永利經濟學博士、副教授謝裡在論壇上做了主題演講,分享了《中國儲能技術商業化發展現狀與推進戰略》,中國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飨讀者:
謝裡首先介紹了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效益。他認為,在宏觀層面,儲能技術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利用,有效應對風電、光伏不可調節性和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實現多種能源之間的調配與互補,提高能源的協調性和利用率;增強新能源系統穩定性與可靠性,減少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污染效應;通過能源存儲,燙平電力消費周期性波動。在微觀層面,儲能技術可減少石化資源投入,降低企業資源要素投入成本;引發全社會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鍊擴張,如電動汽車充電電池、智能電表等技術發展;促進儲能創新鍊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推動關聯企業(電池)、相關行業和産業(電動汽車等)的發展。
謝裡同時指出,目前我國儲能技術商業化存在着許多制約因素:
首先,“雙重外部性”産生的收益無法被創新主體吸收,缺乏技術自主研發和創新的激勵。
其次,現有的儲能技術普遍存在“存儲容量小、循環次數少、壽命短、啟動響應速度慢、研發投入成本高”等劣勢,未來儲能技術發展的标準是以“可靠性高、大容量、高密度、長壽命、便攜式、低成本”為特征。而目前儲能技術發展的結構不協調,儲能技術應用不廣泛。未來儲能技術高端發展目标與儲能技術類型的多樣性相結合,加劇了儲能技術研發的複雜性和風險性。
最後,我國儲能市場機制不健全:儲能項目的投融資體制、儲能定價機制、商業運作模式、儲能商業化過程中的輔助服務及其配套等市場發育環境都不夠成熟,直接制約了儲能技術商業價值的挖掘和儲能技術的商業化。
儲能在未進行市場交易之前,無法體現其市場價值,一旦能源市場出現短缺,儲能進入市場後其價格會遠高于其價值,儲能定價機制的缺乏使得儲能市場存在較強的市場失靈。儲能技術存在多樣性和異質性特征,且不同地區的市場環境存在差異,使得儲能技術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商業化運作風險較大,“試錯成本”較高。謝裡認為,中國具有發展儲能商業化的比較優勢,初期階段需要産業政策支持,但政策支持是為了促進儲能市場發育,最終還是要靠市場機制發展儲能産業。
“儲能價格形成機制是關鍵。價格政策是政府發展能源産業最常用和主要的保護政策,但不能靠單一的價格政策,可采用金融、财政、稅收、價格、土地等多種政策綜合協調搭配,促進儲能形成自生能力。”在謝裡看來,保護時期不宜過長,保護力度由緊到松,保護方式由微觀幹預到宏觀培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差異化、分階段的保護政策。儲能市場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政府應更加注重儲能市場競争規則的制定與完善。
謝裡在論壇上還提出了儲能企業資金和技術瓶頸解決思路:在定價上采用交叉補貼定價策略——電動汽車同時充電,負荷高,充電高峰儲能定價高;充電負荷低,儲能定價低;在融資方面,大型企業依靠“集團授信” 融資,中小企業采用“供應鍊”融資;在技術上,國際上已有成熟的儲能技術,加強與國際市場交流獲取技術信息,從國際企業合資合作獲得技術。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新聞鍊接:http://www.itdcw.com/news/focus/1123U9332017.html?151253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