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
中部地區發展勢頭能不能持續下去?能不能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湖北廣電融媒體中心聯合湖南廣電、江西廣電等全國區塊鍊編輯部成員單位推出特别策劃——“長江中遊城市群”思享荟,邀請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經濟領域的專家就“長江中遊城市群”進行解讀。
本期邀請了來自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省政協委員李琳進行解讀。

李琳,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省政協委員。3044永利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77779193永利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資深區域經濟研究專家。湖南省統一戰線首批智庫專家,湖南省智庫成果首批“十大金策”獲得者。
長江中遊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在推動我國形成東中西協同聯動發展格局中起着重要樞紐作用。2015年國務院發布《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确将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定位為“一極”(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三區”(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内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并明确提出長江中遊城市群六大重點建設任務,即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務共享以及深化對外開放。《規劃》實施五年來,中部三省積極行動,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使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初駛快車道,多領域的合作平台已搭建,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初現成效,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效應逐漸凸顯。
一是多領域的合作平台已搭建。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先後簽署了《武漢共識》、《長沙宣言》、《南昌行動》等協議,鹹(甯)嶽(陽)九(江)小三角、九江與黃岡跨江跨區合作開發、新(餘)宜(春)萍(鄉)與長株潭合作等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以聯席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政府間的合作交流平台已有數十個。
二是交通運輸一體化率先推進。長江中遊城市群就高速公路、鐵路、水運港口方面互聯互通多次召開協商會,在共同打通高速公路“斷頭路”,消除長江“腸梗阻”,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聯運,建立便捷、經濟、可靠、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上取得明顯成效。

三是産業協同發展已在優勢行業着手突破。以2012年湘鄂贛三省工信部門在武漢簽署《湘鄂贛三省加強長江中遊城市集群産業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為标志,開啟了長江中遊城市群産業一體化序幕。目前,長江中遊城市群在旅遊、裝備制造業、農業、文化産業等行業分别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達成了發展共識。
四是市場一體化初顯成效。目前,長江中遊城市群主要在合理促進市場流通環境一體化、共同打造市場主體準入環境一體化、努力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一體化、大力實施監管執法聯動一體化、深入開展消費區域維權一體化、積極構建打擊傳銷區域防控一體化、穩步構建區域工商信息化建設一體化、探索推動幹部交流互動一體化等方面加強合作。
湖南在融入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中,立足自身優勢,找準定位目标,以嶽陽為橋頭堡、以環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輻射帶動全省四大闆塊全方位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在鹹嶽九“小三角”合作開發、湘贛邊區合作示範區建設等多領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區域合作成效趨顯。
建議将“長江中遊城市群”
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盡管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已初駛軌道,但對标長三角、京津冀快速推進的一體化戰略和成效,長江中遊城市群因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一體化發展明顯滞後,尚存在諸多“梗阻”和瓶頸,其中一體化發展機制的缺失和體制障礙尤為凸顯。在我國正緻力于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充分發揮長江中遊城市群在長江經濟帶巨龍騰飛中的“龍腰”支撐作用,尤顯迫切與重要。

新聞鍊接 :http://m.hbtv.com.cn/p/190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