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強起來”,中國人民的生活要更加美好,必須有強大科技作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去年在湖南考察時,習總書記囑托我省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塑造湖南發展新優勢。
湖南如何錨定“具有核心競争力”書寫科技創新更美篇章?77779193永利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态系統
蔣健晖 張亞斌
開啟湖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正加快由基礎設施驅動的1.0版、優惠政策驅動的2.0版、産業項目驅動的3.0版,向創新生态驅動的4.0版轉變。創新生态系統是創新環境優化與創新要素集聚的疊加與共同演進,是各創新主體協同實現價值創造的共生共享網絡體系,是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重要基礎與主要抓手。當前,我省應把握重點、針對痛點、疏通堵點、補強弱點,多維精準發力,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态系統。
以創新社區為突破口構建創新共生網絡。創新社區是“人、産、城”融合的載體,是生産、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有機統一體,一般以高水平大學或科研究院所為基礎、以政府戰略規劃為牽引、以創新企業為主體,協同信息、金融等機構,形成共生演化網絡體系。美國矽谷、北京中關村都是依托一流創新社區發展起來的。“十四五”期間,我省應努力将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打造成為現代創新社區樣闆,形成閃耀湘江兩岸的創新“雙子星座”,然後以點帶面,撬動全省創新生态系統的構建與優化。目前,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集聚了多所高水平大學、衆多重要科研平台及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具有建設科技創新社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需要進一步強化市場導向,加強“産—研”對接,補上中介服務短闆;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所擁有的視頻文化創意設計、研發、演藝、人才培養、版權交易、數字傳播等視頻全産業鍊各環節已基本成型,并形成了自身特色與品牌效應,也形成了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但需要進一步集聚高端創意人才,提升基礎研發能力,補上人文環境方面短闆。

(2020年9月18日,俯瞰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該園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雲集了3000多家各類文創企業。記者 辜鵬博 攝)
以龍頭企業為中心實現創新要素集聚。應立足于我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等優勢産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支持這些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科技聯盟,圍繞攻克“卡脖子”技術與實現關鍵零部件本土配套,以實踐需求為牽引集聚創新要素,在細分市場展開精準創新,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整合産業鍊、強化創新鍊、優化供給鍊、推進産業鍊現代化的長效機制。政府應着力協調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引導大學及科研機構強化科研活動的需求導向,鼓勵龍頭企業“借智引智”解決研發活動中人力資本不足問題,協助解決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構建相互信任機制,推進政、産、研、用無縫對接。
以強化高質量發展倒逼創新生态系統建設。打造創新生态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比如我省有各類省級及以上産業園區144家,它們創造了全省近70%的地區規模工業增加值,是實施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但其中也存在一批資源配置效率低、運轉難以為繼的“僵屍園區”。為此,我們可以學習與借鑒廣州順德及杭州拱墅推進産業園區“騰籠換鳥”及上海發展“高密度經濟”的經驗,構建園區及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标準,在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實施“按畝産論英雄”。即按照單位土地面積的投資強度、納稅強度、建設強度等,對園區及企業實行差異化要素價格,比如水電氣價格、優惠土地價格、優惠信貸安排等,并輔之以差異化政府補貼标準,以此倒逼園區與企業通過強化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2020年4月12日,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産業園,工人在生産線上作業。近年,該縣加快标準廠房建設吸引企業入駐,推動皮具箱包産業轉型升級。楊雄春 攝)
在創新中強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合力。既用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又充分發揮市場這隻“看不見之手”的功能,集中力量解決創新實踐中市場力量難以破解的問題。為此,政府實施人才計劃應遵循市場标準與市場規律,不唯名、隻唯實,從而集聚更多真正具有市場競争力的創新人才;政府在持續提高研發投入強度的同時,應進一步創新财政性研發投入的方式并提升其績效;應通過強化“聚類”管理,有效整合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門的創新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通過實施“層級”管理,形成省、市、縣(區)财政性研發資源投入各有側重的互補效應,以避免條塊分割補貼、層層重複補貼、撒胡椒面式補貼等問題;應強化優勝劣汰機制,讓長期依賴政府輸血才能生存的“科技巨嬰企業”、靠套取政府補貼才能生存的“僞創新型企業”無生存土壤。政府财政性科技投入與産業發展引導基金,一方面要側重于幫助創新型企業解決其完成技術中試前市場融資能力弱、資金缺口大的痛點,形成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的互補;另一方面,又要強化自身的引領作用與杠杆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參股設立基金,支持企業做強股權融資,形成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的疊加。
(作者分别系77779193永利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77779193永利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大力發展先進計算技術 打造計算生态建設“湖南模式”
李肯立
計算機的出現引發了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大數據、超級計算、智能算法為代表的先進計算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與國家戰略科技實力的根本支撐。通過運用先進計算技術進行仿真和計算,我國設計了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列車,選育了全球最高産的水稻良種,探索出了迄今為止最高效的大氣動力學模型求解方法;通過運用大數據和智能算法支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會綜合治理、藥物篩選和疫苗設計,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戰勝疫情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先進計算領域的科技水平直接影響全社會發展動能。因此,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算法到關鍵應用軟件,幾乎先進計算領域的每個環節都是一些發達國家技術封鎖的重點對象。
湖南是中國計算機技術重要發源地,我國首台巨型機“銀河I号”億次機、計算速度多次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天河”系列都是湖南制造。我省計算科學與技術創新水平居全國前列,在通用計算芯片、核心算法和基礎軟件等領域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有望在較短時間内突破技術封鎖,形成可持續創新發展的先進計算生态。

(2020年9月14日,湖南湘江新區湘江鲲鵬計算産業軟硬件生産線,工人在對PC機拷機進行測試。記者 李健 通訊員 王志宇 攝)
——發展超級計算技術,推廣超級計算應用。
我省擁有的“銀河”“天河”超級計算系統技術,在自主程度和應用生态上處于國内領先水平,是我國參與世界超級計算技術競争的主力軍。與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和排名第二的美國超級計算機“頂峰”相比,目前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運行的超級計算機在性能上已經落後,在支撐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應用上也有差距。
為此,建議我省盡快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投資建設新一代超級計算機;以趕超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标,設立“超算科技創新專項”,圍繞新一代超級計算機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支持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組織77779193永利、中南大學等科研單位協同攻關;為超算服務費用設立競争性補貼,鼓勵我省科研單位和企業使用超級計算機開展科技創新。
——加強“兩芯一生态”建設,保障科技創新自主性。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國産業界對信息産業空心化問題曾一度缺乏重視,近年來因技術封鎖和産業阻斷遭受了巨大損失。幸而在國家科技計劃等專門部署下,我國進行了技術與産業儲備。目前,我國已初步具備關鍵部件對國外同類産品的替代能力,但離解決“卡脖子”問題仍有很大差距。我省基于計算機産業已有基礎,提出“兩芯一生态”戰略布局,打造由飛騰、鲲鵬兩個通用處理器芯片共同支撐一個操作系統(麒麟)的計算生态系統。“兩芯一生态”初期探索實踐得到了産業鍊上下遊相關企業的廣泛支持。
為此,建議我省進一步加強“兩芯一生态”建設,借鑒國家實驗室機制,設立先進計算生态湖南省實驗室,以産業需求為導向,專注開展創新轉化研究和技術生态建設;聚焦科研過程評價,取消論文數量等形式化考核指标,配置高比例專職工程實驗團隊,為科研人員構建沉浸式研究環境;通過産業鍊價值反饋使科研資源與“兩芯一生态”産業鍊有機融合,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綜合生态。
——以區塊鍊為突破口,帶動先進計算應用普及。
區塊鍊是分布式計算、密碼算法、共識協議等多種先進計算技術的綜合集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區塊鍊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國家發改委已将區塊鍊列為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國内外區塊鍊發展幾乎同時起步,國外側重于探索研究共識算法等底層關鍵技術,國内則較多依賴國外開源軟件項目進行二次開發,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是阻礙我國區塊鍊應用普及的核心問題。
為此,建議我省加強區塊鍊技術創新投入,籌建區塊鍊研究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公有鍊、聯盟鍊等常見區塊鍊結構,研究共識算法、原子跨鍊、監督機制等底層技術,關注不同應用場景的交易效率、安全性、能耗等性能約束,打造具備技術自主性和先進性的多種區塊鍊産品,并在《湖南省區塊鍊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支持下進行應用推廣。
(作者系77779193永利校長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深化産教融合 提升湖南科技創新核心競争力
徐國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我省依托“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把握新一輪産業布局和新興産業崛起的新機遇,堅持創新引領,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從2000家增至近800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接近60%,逐步形成了“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湧現出超高産雜交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中低速磁浮等一批領先世界的标志性創新成果。
然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省在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争力方面還存在諸多制約瓶頸:創新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等與先進省市相比差距明顯;需要大力突破一些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術;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未來交通、生物醫藥、種業創新等領域,需要給予長期持續投入,大幅提升源頭創新供給能力。我省作為教育大省,應進一步深化産教融合,充分發揮高校的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等優勢以及産學研的協同創新效應,大力提升湖南的科技創新核心競争力。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出口歐洲的多流制電力機車,這是按照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研制的滿足多種供電制式的高端綠色牽引裝備。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梁超 攝)
發揮高校技術創新優勢,提高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力
目前,湖南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十分迫切和旺盛,應充分發揮我省高校的技術創新優勢,深化産教融合,提升湖南科技創新核心競争力。
為此,應鼓勵高校瞄準市場需要,打造一批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在建好用好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等重大創新平台基礎上,繼續探索校企共建産教融合科技園區、衆創空間,着力增強創新成果源頭供給能力;積極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開放協同轉化。推進高層次産教融合對接活動的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建設區域性産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校地、校企各類需求精準對接,建立校企合作示範項目庫;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權屬、轉化收益分配等制度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打造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中介機構、技術市場等成果轉化全鍊條,實現高校科技成果的及時有效轉化。

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優勢,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力
為進一步解決我省原始創新動能不足、高水平科研成果産出不多等問題,應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積極引導廣大科研人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提高原始創新能力。
應精準對接企業、産業、社會等需要,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建立面向生産一線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完善優秀博士後、湖湘青年英才、科技領軍人才、院士專家等全覆蓋的人才培養支持體系;緊密對接産業鍊、服務創新鍊,面向優勢産業、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标,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形成交叉型的新型學科,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領跑者和開拓者;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創新的評價、支持制度。

(圖為中建智慧谷項目,将打造成高校科創中心,重點引入軟件信息、人工智能、高新技術服務業等科創細分産業,助推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打造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科創新高地。記者 田超 通訊員 袁振 攝)
發揮産學研協同創新效應,完善提升關鍵核心競争力的保障機制
傳統的線性産學研合作模式,已難以滿足我省日益增長的研發和技術轉移轉化需求,必須加快推動産學研形成深層次、開放式的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創新鍊和産業鍊有機銜接。
應完善多渠道投入機制,推動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在積極争取國家财政支持基礎上,更多組織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适當形式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社會通過捐贈和建立基金等多種渠道支持科技創新,擴大資金來源,保障研發投入持續穩定;構建政府主導、校企聯動,立足我省經濟發展需求的協調發展機制,充分利用潇湘科技資源,推動産教融合與區域發展優勢互補,為研發全球領先、安全可控、進口替代、填補空白的技術貢獻湖南智慧;構建面向産教融合主體要素和過程要素的協同創新共同體,以互聯網為媒介,搭建全省科技創新資源信息共享平台,實現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科研資源共享;構建創新主體互通機制,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更多向企業聚焦,加速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
(作者系77779193永利黨委常委、副校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做強人才“第一資源” 服務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曹升元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赢得國際競争主動的戰略資源。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确提出,制定實施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規劃,全面塑造湖南發展新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做強人才“第一資源”。
湖南是教育大省、人才大省,但非人才強省。在改革開放前期,我省人才或者“孔雀東南飛”,或者遠走北上廣,甚至被周邊的武漢、成渝等地“虹吸”。直至目前,我省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仍總量偏少,跻身國際前沿、參與國際競争的戰略科學家更是屈指可數。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湖南省戰略新興産業高層次緊缺人才供求分析報告》(2017-2018年)指出,掌握核心技術、科研能力經驗豐富的高級專業技術類人才的缺口最大,占整體人才缺口的55%,求人倍率較高,體現了經濟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激增與人才供給緊張的矛盾。當前,我省應依托“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三高四新”戰略優勢,進一步強化資源集聚,推進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人才鍊、服務鍊深度融合,同時抓住後疫情時代海外優秀人才回流的契機,大力聚才引才,激發創新的聚集效應。

(2021年1月11日,長沙嶽麓高新區企業(黨群)服務中心人才窗口,重點企業骨幹人才在遞交購房資格申報材料。記者 童迪 攝)
堅持人才優先發展理念,做強人才“引擎”。進一步落實《湖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深入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做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提升人才工作格局。強化全球意識和世界眼光,把引才聚才用才育才融入全球大環境大格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自貿試驗區、長江經濟發展帶、西部陸海大通道等國家戰略;建設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發展帶,推動長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區域闆塊協調聯動發展,以項目研發、技術合作為載體,健全人才工作的部省合作、區域合作、國際合作、與央企和高校的合作,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到哪裡, 人才工作就推進到哪裡。
打造産業聚集鍊,做大高端“人才磁場”。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點,着重推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創産業等優勢産業和工業新興優勢産業鍊發展,以産業集聚人才、以人才支撐産業發展,堅持人才引育、科技創新與産業轉型緊密協作、同頻共振,推動人才鍊與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深度融合,實現人才、科技、産業“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加強平台建設,厚植人才發展土壤。加快推進功能型平台、會展平台、園區平台建設, 特别是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湘江新區、洞庭湖生态經濟區、湘西經濟開發區、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 以及一批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試驗區建設;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設的支持力度, 推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長沙麓谷、株洲動力谷、湘潭智谷建設, 鼓勵園區實施特色人才政策,支持各地各園區建設創業園;發揮在湘高校人才培養優勢,加大“雙一流”建設投入,增加部屬高校在湘招生,擴大高質量高素質人才供給;在建設好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同時,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新區建設。

(2021年1月11日,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智能物流重卡。該公司引進和招聘智能駕駛有關專業人才,形成了支撐智能駕駛技術研究與開發全技術鍊的人才團隊。記者 童迪 攝)
破除陳舊體制機制,創新人才激勵服務模式。落實好我省《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力破“五唯”痼疾,進一步完善人才選用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實施個性化人才管理;探索人才柔性開發和使用新機制,完善“旋轉門”制度,促進各類人才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建立完善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職稱評定制度;創設人才“飛地”,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知識産權、專利、股權等政策引導,讓創新人才擁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激發創新活力;推進“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圍繞“人才鍊”構建“服務鍊”,對人才的戶籍、子女入學、醫療保險、創業投資等提供“一條龍”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作者系77779193永利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研究員)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楊智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我省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是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對于我省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日益活躍,轉化成效明顯。但與部分發達省份相比,我省科技成果轉化仍面臨成果轉化價值低、概念驗證中心缺位、成果估值難度大、産品商業化資金不足等問題。“十四五”時期我省應多措并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湖南高質量發展。
建立市場導向的科技項目管理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價值。應着力構建市場導向的立項機制和以實際應用價值為導向的評審機制,實行政府與企業分擔項目資金配套;引導企業提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項目,形成市場導向的待研技術資源池,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機構聯合申報承擔科技項目,構建科研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科技項目研究匹配機制,以減少科研人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合作成本;将實際應用價值作為科技項目評審和驗收的重要依據,設計指标和權重,吸納一定比例的産業界專家擔任科技項目評審專家;改變原有以評審立項、無償資助為主的單一投入方式,構建以事前企業資金為主、政府補貼為輔,事後政府獎勵為主的市場導向的科技項目資金配套機制。
建設多主體參與的概念驗證中心,識别科技成果市場潛力。應吸引科研人員、企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天使資金等多方主體參與概念驗證,降低科技成果轉化市場風險;大力實施概念驗證資助計劃,設立“概念驗證資助項目”,依托省内重點實驗室、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等科研平台資源,協同企業建立若幹個行業性概念驗證中心,為成果轉化提供小批量試制、市場前景預測等階段式概念驗證服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實企業和社會組織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捐建概念驗證中心,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2020年7月24日,甯遠縣水市鎮水市村,科技特派員給種植大戶介紹水稻新品種“恒兩優金農絲苗”早期田間管理技術。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貼心服務。樂水旺 攝)
引入競價拍賣機制,科學評估科技成果市場價值。創新具有高不确定性,無法用已有商品定價模式為科技成果估值,必須創新評估方式。應積極倡導科技成果競價交易,設立交易補助資金,對通過競價拍賣交易的科技成果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完善科技成果起拍價評估體系,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價格數據庫,根據同類型成果曆史成交價格,結合第三方估值,為科技成果起拍估價提供有效參考;引入廣義二階拍賣機制,競價主體在規定時間内調整出價,以價格最高者為中标方,按照競價第二名的價格進行交易。
發展企業風險投資,助力科技成果商業化。相比獨立風險投資,企業風險投資追求更加長遠的戰略目标,可以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生産技術、管理經驗、上下遊産業資源對接等方面的支持。應切實推動我省一批綜合實力強的龍頭企業發揮産融結合優勢,設立或參股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風險投資公司;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風險投資長期參與,依據風險資金的投資年限設定收益補償,投資持有時間越長,投資收益的稅率相對越低,将項目投資失敗成本納入稅收加計抵扣範圍,為風險投資提供風險補償保障。
加強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建設,以大數據賦能科技成果轉化。我省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已具備科技成果信息發布、交易等功能,但成果大數據庫建設與平台智能化運行方面仍有待加強。應升級科技成果數據庫,構建成果信息管理指标體系,對接國内外各大專利檢索數據庫,全方位集成科技成果供給信息;完善科技成果檢索功能,構建成果檢索關鍵詞詞庫,提升檢索效率與檢索結果準确性,實現市場需求與成果供給的智能化“雙向匹配”;開發成果數據智能化分析功能,利用科技成果交易曆史數據,對科研熱點、産業發展等提供前沿預測分析,深入挖掘科技成果價值前景。
(作者系77779193永利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蔣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