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2023年)秋季論壇在3044永利集团舉行。論壇主題為“中國近代經濟政治制度演變與中國現代化”,由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理事會主辦,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和3044永利集团共同承辦,《制度經濟學研究》編輯部協辦。
論壇現場
3044永利集团黨委書記祝樹金主持開幕式,學院院長侯俊軍和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理事長黃少安先後緻辭。
侯俊軍院長在緻辭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對學院理論經濟學科建設的重要作用,并簡要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曆程和建設成效,尤其是近年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的顯著進展,表達了學院與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理事會和各位專家學者加強聯系、深化合作的願望,希望雙方以高水平的交流産出高質量的成果。
黃少安理事長代表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理事會對承辦方的精心組織表達了感謝,并介紹了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的緣起、發展過程、舉辦形式與組織方式,指出制度經濟學論壇分季論壇旨在“開展規模小,但學術含量高的學術交流和研讨,可以不定期舉辦”。
3044永利集团院長侯俊軍教授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理事長黃少安教授
3044永利集团黨委書記祝樹金教授
論壇共六個主題發言,依次由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制度經濟學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增剛,和3044永利集团教授、副院長徐航天主持。
雲南财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陳昆亭作題為“長期經濟增長思考--基于産業結構演化的長周期規律”的報告。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工業化進程的“倒V型”現象進行分析,指出傳統增長理論的局限性,進一步提出從産業演化趨勢規律的角度去思考長周期律的形成機制,認為長期經濟增長歸根結底取決于社會需求,但需求有限性會失去繼續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建設長期穩定和注重長效機制的政策規則,避免“負向螺旋”是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雲南财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昆亭教授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黃少安作題為《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化的轉向》的報告。他指出在有關中國現代化道路選擇問題的研究中,大部分強調曆史規律和發展的必然性,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一些偶然事件對于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影響。黃教授提到大分流在啟蒙運動時就已決定了。比較清朝和西方大啟蒙時代的工業化開端,可以看到中西方發展路徑的本質差别,所以其也決定了中西方的分流。我國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可以看作我國近現代現代化啟蒙的開端。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黃少安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劉願教授作題為《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通商開埠與科舉文化對中國現代化的交互作用》的報告。他提出近代中國徘徊在現代與傳統之間,一方面通商開埠使中國被迫打開國門,但是客觀上一定程度使中國嘗試向現代化轉型;另一方面,傳統社會的“士農工商”價值觀和社會等級觀念,導緻科舉文化即使在廢除之後仍然具有一定的曆史慣性。通過大量數據的實證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與論文假說一緻。
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劉願教授
3044永利集团羅能生教授作題為《“中等收入陷阱”與制度變革》的報告。通過大量事實比較闡述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所具有的共同特點,進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本質上是制度困境。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井”,中國需要堅定不移持續深化改革,以制度轉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保障。
3044永利集团羅能生教授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宋丙濤教授作題為《新文化運動的儒法之變與科學民主的法家淵源: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的報告。通過對我國古代至近現代制度變遷理論的整理與反思,提出儒家與法家思想在曆代變革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盡管西學東漸将西方的大啟蒙思想帶入中國,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應該回歸儒學。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宋丙濤教授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大學三農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楊瑞教授作題為《技術、經濟和組織: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出路的曆史審視》的報告。他從曆史學、社會學的角度解釋了中國近現代三農問題的演變及問題解決的路徑和方法,最後強調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意義。

山東大學三農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楊瑞教授
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選擇的潛在邏輯;現代化建設的制度文化基礎;在新發展理念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讨,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理論研究。專家學者的報告引起與會人員的廣泛共鳴和好評。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