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學生園地
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驗班介紹

一、專業概況

77779193永利經濟學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最早追溯到2003年李達實驗班(社會科學)和2007年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碩連讀實驗班。依托國際貿易學國家重點學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國家特色專業及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濟學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平台,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驗班于2019年提出,2020年正式招生設立,同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及湖南省省級拔尖創新基地。

本專業定位于新時代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家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戰略變化對經濟學一流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曆史成就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等新變化和新趨勢,面對國際主流經濟學在闡釋和解決中國問題面臨掣肘,亟需發展中國的經濟學理論和話語體系的新挑戰和新需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驗班)堅持立德樹人之根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紮根本土、知行合一、視野開闊、功底深厚、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拔尖人才,造就培養未來經濟學家。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着力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家國情懷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具有開放的國際視野和寬廣的學科背景,具備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基礎,系統掌握從事現代經濟學研究所需要的數學、統計學及相關軟件;充分了解當代中國經濟發展,能夠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會經濟現象,并積極探究其背後的經濟規律;深入參加社會實踐,善于發現、提出和解決科學問題;接受國際化課程訓練,參與國際交流與學習;具有突出的閱讀寫作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勝任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前沿研究和高級管理工作的國際化、高素質、創新型、複合型的拔尖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

1.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經世濟民的人文情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胸懷,樹立破解人類發展難題的遠大志向,以新時代全球經濟治理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牢記推動“中國學派”的經濟學理論發展和國際話語體系提升的使命擔當。

2.具有開放的國際視野和寬廣的學科背景,熟悉中外經濟發展的曆史和現狀,關心世界經濟的動态走勢及全球經濟治理的重大挑戰,具備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基礎,系統掌握從事現代經濟學研究所需要的數學、統計學及相關軟件

3.充分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曆史成就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最新進展,能夠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會經濟現象,并積極探究其背後的經濟規律。

4.能夠充分依托導師團隊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積極參加中非經貿博覽會等社會實踐調研項目或創新創業活動;了解國際經貿領域的前沿動态,能夠參與國際交流與學習;能夠發現、提出和解決科學問題;做到“知民情、懂國情、學以緻用、真學真用”。

5.具有突出的閱讀寫作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勇于創新、锲而不舍,具有科學的批判思維,積極思考和探索中國經濟問題,将科研做在祖國大地上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學術造詣高、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全職專任教師7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15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81%,有出國留學經曆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以上。教師隊伍中有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國家“10000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暨文化名家、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湖南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和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人選和77779193永利“嶽麓學者”。

四、培養特色

(1)全程導師制。為每名學生選聘一位責任心強、學術造詣深厚、具有國際視野的教授為學業導師,結合專業研究興趣配備一位專門的科研導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内外各項科研活動,培養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素養。

(2)一流課程體系。主要授課師資有海外博士學位或海外訪問背景,專業課程設置對标國際一流經濟學院,強化經濟學和數學基礎知識、經濟數理建模和“用數據說話”的能力培訓,突出國際貿易學前沿理論、中國貿易專題知識、國際貿易實踐能力培養。

(3)特色實踐訓練。依托國際貿易學國家重點學科已形成的“雙螺旋”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學生将常态化參與導師團隊的科研項目,參加中非經貿領域等特色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五、畢業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在畢業時應具備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性知識。接受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系統訓練,紮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性知識。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内涵、發展演進過程、學派差異及争論重點;熟悉現代經濟學某個細分領域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态;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充分了解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并深刻理解和分析重大社會經濟現象。工具性知識。熟練掌握從事本專業學術研究和實務操作所必需的數學、外語、計算機與現代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能熟練進行文獻檢索、數據處理、模型設計、量化分析和論文寫作等。通識性知識。具備一定的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管理、法律、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寬厚的學科基礎,了解人類文明發展、世界優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學常識和現代科技發展的狀态和趨勢。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後應能夠較好适應業界、學界、政界的工作要求,成為骨幹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