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正逢佳期,為增進同學們對本專業的認識和深化同學們對農村發展的認知,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2019年9月2日,在永利經濟學專業老師羅麗英教授、輔導周夢老師的帶領下,3044永利集团2017級經濟學專業的全體學生來到了嶽陽市華容縣開展專業認知實習,見習主題是“考察縣域經濟發展,聚焦華容鄉村振興”。華容縣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派出數名工作人員負責組織引導與宣傳講解。
考慮到行程安排,實踐團于9月1日下午出發前往嶽陽市華容縣,當晚在湘天國際酒店住宿。9月2日上午,老師和同學們在酒店吃過早餐後立即出發前往華容縣下轄的兩個村鎮五個地點進行實地考察。
首先,實踐團在華容縣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華容縣三封寺鎮泰和村。講解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泰和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的相關措施,同學們了解到泰和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體現為對“四房”的整治,拆危房、建廣場、改廁所,泰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較大成就;同學們也了解到泰和鄉村振興的兩個重要經驗——第一,發動群衆,鄉村振興事關人民根本利益,必須民事民辦,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結合産業,尋找合适的産業,在打造特色産業的同時實現農民增收,優化升級農村産業結構。
接着,實踐團去到了三封寺鎮惠農服務中心。講解員在服務中心向同學們介紹華容芥菜的“前世今生”,同學們了解到華容芥菜作為國家地理标志農産品,如今以更為多樣的面貌出現在大衆面前——老壇酸菜、芝麻芥菜、肉末酸菜自熱面、肉末酸菜自熱飯、開胃芥菜、芥菜調味包等等,目前華容芥菜主要表現為“即食”商品。同時,講解員也跟同學們介紹到華容芥菜的銷售已經與電商接軌,華容芥菜企業正積極與淘寶、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平台合作,不斷尋求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廣闊的市場。
之後,實踐團參觀走訪了三封寺鎮墨山鋪村。講解員帶領實踐團參觀墨山鋪村規劃整齊、風格統一的徽派居民建築,向同學們講解墨山鋪村的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同學們不僅被墨山鋪村規劃整齊的居民建築深深吸引,更因其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陷入深思。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墨山鋪村在當地政府的規劃下,制定房屋統一标準,發動村民自主建房。有經濟能力的村民可以在政府劃定的區域按照統一設計建造房屋,沒有經濟能力的村民則在政府劃定的集中建房區建造住房。墨山鋪村在建設美麗鄉村中,在合理規劃前提下,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創造綠色墨山、生态墨山、文明墨山。
随後,實踐團參觀走訪了東山鎮長江天字一号大堤。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華容縣坐擁長江岸線32.7公裡,是長江入湘第一縣、長江黃金水道湘北西洞庭第一港、蒙華鐵路湖南第一站。同時,華容縣處于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态經濟區結合部,是湘北西洞庭區域唯一具有依托長江發展水陸聯運的交通節點。華容上可通川渝,下可輻射鄂贛皖蘇等10省,對内可憑洞庭“四水”,溝通省内74個縣市,占據着湖南省長江經濟帶建設承東啟西、承南繼北的重要地位。
最後,實踐團去到了東山鎮佛寺村。在講解員的帶領和講解下,實踐團參觀了佛寺村理事會和村史館。通過參觀和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佛寺村立足群衆參與,積極改善村容村貌,自籌建立了文化大禮堂、村史館,自發成立了環保理事會、建房理事會、鄉風文明理事會、鄉友協會、廣場舞協會,倡導文明新風,破除陳規陋習。例如,該村規定,所有紅白喜事酒席規模不得超過20桌、每桌價格不得超過300元。這些規定,無一不在慢慢改變佛寺村村民的思想觀念,文明和諧、勤儉樸素的觀念深入群衆。
上午參觀結束後,實踐團前往東山鎮桃園山莊享用午餐。在美麗的自然風景中,實踐團品嘗着農家美食,甚是惬意。午飯後稍作休息實踐團出發前往華容縣神禹賓館三樓,與華容縣政府各部門領導和華容縣工業園産業代表進行座談交流會。
在座談交流會上,華容縣個部門領導主要圍繞華容縣人才工作主要做法與今後打算、華容縣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華容縣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向實踐團簡要介紹;工業園産業代表向實踐團介紹芥菜企業情況,包括産品介紹、企業經營模式介紹和未來發展規劃介紹。在華容方介紹相關情況後,實踐團結合前期網上資料與所學專業知識,就上午的參觀調查和座談會上情況介紹提出疑問。同學們圍繞縣域經濟和鄉村振興這兩大主題,同時緊密結合華容縣具體情況,提出在實踐過程中産生的疑問,華容縣政府人員和企業代表耐心解答同學們的疑惑。學生提問,政府解答,企業補充的座談形式将學校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社會上的實際發展情況緊密聯系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解釋理論,一問一答體現着同學們的善于思考和善于發現問題,也體現着華容政府關注民情民生、華容企業穩步踏實發展,提問答疑交流環節一度形成座談會高潮,現場氣氛活躍,同學們收獲滿滿。
通過本次考察華容縣三封寺鎮和東山鎮實踐活動,同學們對華容縣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實施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對所學專業知識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同學們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會注重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更多地走近社會,小我融大我,将所學知識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争取早日為我國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片:溫鵬、楊炎炎、王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