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的号召,探解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與鄉村經濟建設,将思政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學生閱曆,3044永利集团牙城鎮社會實踐團一行8人,在蔡婕萍老師的帶領下,于7月21日趕赴福建省甯德市牙城鎮,追尋習近平總書記革命之路,以當地梅花村民宿經濟建設為主要研究課題,就精準扶貧政策對當地村民開展理論宣講,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戰。

7月22日上午10點,在牙城鎮政府會議室,牙城鎮副鎮長周翔、牙城鎮黨政辦主任康智城、梅花村支書黃朝榮參與本次社會實踐團動員大會。經鎮政府領導的詳細介紹,團隊成員了解到牙城鎮是甯德市四個省級特色小鎮之一,具有交通便利、臨海靠山等區位優勢,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海産品豐富,茶葉、苦橘、柚子等多種水果品質優良,在霞浦縣攝影産業的推動下,牙城鎮逐步以民宿建設開拓旅遊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根據實踐團前期資料整理發現,霞浦縣是著名的灘塗攝影基地,具有較為成熟的以攝影為主題的導遊、模特與相關服務,已經形成了攝影産業化發展。在此背景下,梅花村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開拓旅遊業增加村民收入,于2018年引進3家具有知名度的民宿建設集團,在村落間選址、建設。對此,周鎮長指出,本次社會實踐機會來之不易,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自己的學識,為梅花村民宿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為當地旅遊業的開拓積極建言獻策。
由于鄉村之間的差異性,要想扶貧政策宣講入戶,必須先了解當地的發展建設與風土人情。第二日,實踐團邀請到了牙城鎮政府文史研究員陳永遷老師就牙城鎮的氣候資源、曆史沿革、風景人文、鄉村建設等進行深入解讀。經過學習,成員們得知牙城鎮曆史悠久,自然風景優美,民風淳樸,多丘陵少平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稱。當談及鄉村經濟建設與産業扶貧,陳老師提出:“鄉村振興與産業扶貧政策的具體落實很有難度,由于教育資源、醫療資源質量不高,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很多自然村已經沒落,部分行政村也都搬遷到鎮上,如何人才引流,讓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是目前的難題。”
為深入了解精準扶貧在當地的實施情況,實踐團在牙城鎮西門村村支書陳新進的帶領下,走訪了西門村的精準扶貧戶。這一戶在2015年申請扶貧戶時,家中有8口人,在村委的幫助下,戶主和其父母通過精準就業幫扶政策外出務工獲得收入,3個小孩的教育經費得到減免,極大的緩解了戶主的經濟壓力。可喜的是在政策支持下,該戶主已經順利脫貧,2018年人均收入已達8000元。實踐團成員們親切地與戶主小孩們進行交流,鼓勵她們認真學習,并将幫扶物資贈送給戶主。
在探究精準扶貧戶政策落地的基本情況後,實踐團成員們按照分組,在牙城村、鳳興社區入家入戶,與村民們開展扶貧政策的理論宣講。成員們一一将精心準備的政策宣傳單贈送給村民們,同時就扶貧政策的了解情況與看法交流。經過為時2個小時的入戶宣講,實踐團成員們走街串巷,與20多位村民們熱情交流,村民們紛紛表示,在黨和政府的推動下,大部分村民的收入都有所提高,經濟條件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改善。
根據宣講與訪談結果,實踐團成員們發現因牙城鎮鎮區相對集中,大部分村民們對精準扶貧政策有所了解、生活幸福感較強,但對貧困戶的具體支持政策、精準扶貧的政策目标、政策時間等方面存在疑惑,不少村民們對鄉鎮發展提出了期待,其中村民王純情提到:“希望政府能夠不斷改善鄉鎮的醫療條件、教育資源,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自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甯德市掀起了産業扶貧、鄉村建設的熱潮。經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宣講,實踐團隊成員們受益匪淺,不僅了解到牙城鎮的曆史發展、風土人情,加強了新思想的學習,同時對精準扶貧的政策落實、産業扶貧、鄉村生活等多方面的問題深入思考。在接下來的實踐安排中,牙城鎮社會實踐團将前往梅花村、渡頭村、一層村等深入走訪,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學識提高覺悟,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此的改革之道,為鄉村建設帶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