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學生園地
經貿院:追尋初心,走進賽岐鎮蘇陽村

為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新時代中國鄉村變化與風情,響應青春的号召,3044永利集团“逐夢閩東”社會實踐團隊在蔡婕萍老師帶領下,于714日奔赴福建省福安市賽岐鎮蘇陽村,開展為期十天的2019“追尋初心,服務甯德”百校千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将圍繞蘇陽村電子商務與青年創業平台建設,深入田野調查,學習優秀經驗,力争科學利用理論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智慧。


一到賽岐鎮,在鎮政府黨委委員劉希華書記、團委書記劉海靈的引導下,團隊成員們紛紛感受到了積極熱情的民風。715日上午9點,實踐團來到賽岐鎮政府會議室開展本次“閩東行”社會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劉希華書記在會議上指出,賽岐鎮曆史源遠流長,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産業格局,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的寶貴機會,希望各位大學生能夠利用學之所長,為當地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發揮青春力量。


第一站,實踐團來到賽岐鎮小城鎮規劃館,經過學習,團隊成員了解到福安市在力争打造成“一軸三組團”城市空間格局,其中賽岐-甘棠組團中,賽岐鎮将建設成為以産業服務、産業轉化為主要功能的新型城鎮。在展示過程中,劉希華書記用其幽默風趣的語言将賽岐鎮的曆史沿革、經濟交通建設、文化發展娓娓道來,素有“閩東小上海”之稱的賽岐鎮實至名歸。


随後,團隊成員們有幸采訪到賽岐鎮副鎮長劉國微、鎮黨委組織委員陳敏,分别就農業産業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進行專題學習。身形纖瘦而又目光堅定的劉國微副鎮長是賽岐鎮人才引進的清華大學研究生,來到鎮上工作才一年多,在他的努力工作下,賽岐鎮象環村的葡萄産業已經成為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為當地産業扶貧帶來了巨大貢獻。他自信的說到,賽岐鎮的農業發展正值上升期,其中葡萄産業最具特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劣到優、從一到三”的發展格局,有效提升了村民們的收入,未來将會重點從農業技術現代化、發展理念現代化、産業融合系統化等出發,深化當地産品品牌,提煉農名田間智慧與精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鄉村振興戰略。


當天下午,實踐團來到賽岐鎮蘇陽村,在村黨支部書記劉希華、村主任劉勝、鎮團委書記劉海靈以及大學生村官陳庭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步入田間,學習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值巨峰葡萄成熟采摘的季節,實踐團來到屏風山山腰,一覽蘇陽村村貌,漫山遍野的葡萄棚引入眼簾,藤上碩果累累,農民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在學習了蘇陽村的曆史名人、宗教文化後,團隊成員們走在山間走馬古道上,體會文武狀元劉必成的求學之路,感懷閩東第一學村的文化特色,千百年前曆史的沉澱造就了如今依山臨水的自然美景與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當思緒回到具有現代化特色的葡萄種植觀光長廊,團隊成員們不禁贊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既打造了美麗鄉村的生态環境,又實現了“農業+旅遊業”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曆史的走馬古道與現代的觀景長廊交互相應,正如詩中所說:“壺天雲淡蓬瀛見,鏡水波平日月浮”,相信在未來現代化建設中,蘇陽勝景與文化将會更具特色!


經過第一天的鄉村建設初探,“逐夢閩東”實踐團隊對賽岐鎮、蘇陽村經濟發展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學們面臨接下來的社會實踐充滿自信。相信大學生們通過賽岐鎮的社會實踐經曆,能夠親身了解國情民情,在服務奉獻中厚植愛國情懷,在實踐鍛煉中增長知識才幹,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落到實處,期待下一站的開始!(翁涵、唐雨軒、蔡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