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利祝樹金教授、段凡博士生、湯超博士後以及中央财經大學國際3044永利集团鐘騰龍副教授合作撰寫的學術論文《知識産權國際合作與企業出口:以“專利審查高速路”協議為例》在《世界經濟》2022年第6期刊出。《世界經濟》期刊是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的權威刊物。
主要觀點
當前,中國正處于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出口穩健增長能為出口競争新優勢的培育和形成提供重要支撐。但外部貿易環境惡化使中國出口貿易面臨嚴峻挑戰,特别地,随着各國在高技術領域競争不斷加劇,以知識産權争端為導火索的貿易摩擦頻繁發生,對中國對外貿易造成較大沖擊。這一定程度上歸因于《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産權協議(TRIPS)》等貿易規則的約束效力減弱,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知識産權限制與打擊的可能性增加(董濤,2017)。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統籌推進知識産權領域國際合作與競争”,《“十四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将通過知識産權國際合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中國已開展的知識産權國際合作能否助力國内企業出口,以及其影響路徑和機制如何?
中國當前開展的知識産權國際合作主要集中于專利申請和審查機制,其中,在專利審查機制方面,中國主要以簽訂專利審查高速路(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PPH)協議的方式進行國際合作。PPH協議是各經濟體專利局為加快專利跨地區流動展開的專利審查合作,在該協議框架下,專利申請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物質成本及更高的概率在其他經濟體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本文主要利用中國2009-2015年企業進出口數據,基于2011-2013年中國與12個經濟體簽訂PPH協議的準自然實驗,構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PPH協議對企業出口的影響。研究發現,PPH協議更大幅度提升了專利密集型産業的企業出口額,PPH協議促使企業通過增加持續産品出口額而非出口新産品實現出口額增長,且持續産品出口質量與數量的提升是其出口額增長的根本來源;影響機制檢驗表明,PPH協議主要通過提高持續進口中間品的質量增加持續産品出口額與企業出口總額;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與知識産權保護水平較高目的地簽訂的PPH協議對企業出口額和持續産品出口額具有更明顯的提升作用,相較于常規模式的PPH協議,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PPH模式的協議對持續産品出口額具有更顯著的影響;此外,在PPH協議簽訂後,專利密集型産業中的企業更大幅度提高了各類産品對PPH協議經濟體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和對PPH協議經濟體出口産品中的核心産品比重,即分别提高了企業出口市場集中度和出口産品集中度。
基于研究結論,本文提出應适度加強PPH協議政策的持續性與穩定性,提高PPH協議政策的實施廣度與深度,優化PPH協議政策的實施效果,堅持通過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引導并推進其他領域的國際合作項目,提高我國在全球化規則重建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