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範子傑等:開放促改革:來自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證據

近日,永利範子傑副教授、彭思儀博士研究生、張亞斌教授合作撰寫的學術論文《開放促改革:來自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證據》在《世界經濟》2024年第12期刊出。《世界經濟》期刊是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的重要學術期刊。

對外開放和對内改革是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過去40年,中國取得經濟增長奇迹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同時,倒逼和推動國内制度改革。然而,對開放如何作用于國内制度改革的機制認識還不足。作為中國人口流動管理的核心制度,戶籍制度的改革至今仍是深化改革進程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經濟新常态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破除阻礙勞動要素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推動籍制度深化改革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不确定性已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核心議題:世界經濟形勢愈發複雜,地緣沖突加劇,歐美政界頻繁抛出脫鈎和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論、“去風險化”等論調,“小院高牆”和“脫鈎斷鍊”成為潮流。

文章以戶籍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從貿易政策不确定性角度剖析開放促改革的機制。通過構建壟斷競争情形下包含貿易政策不确定性、企業進入及政府制度改革内生決策的理論模型,以2000年10月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帶來的貿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為貿易開放的典型事件,采用最新AI大語言模型文本分析和偏離份額方法,驗證了貿易開放通過增強移民勞動力和企業議價能力倒逼地方政府戶籍制度改革的作用機制。進一步分析發現,貿易開放前期主要促進了流動人口保障的相關制度改革,後期逐漸影響城鎮化與居住的相關政策改革;低技術密集度行業占比高和政府公共支出水平高的城市促進作用更顯著,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貿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對制度改革産生了負面影響。本研究從不确定性視角深化了對開放促改革的理論認識,為未來深化制度改革實踐提供了重要經驗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