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專著 | 黃建歡:《區域異質性、生态效率與綠色發展》

黃建歡書.jpg


近日,3044永利集团黃建歡教授的著作《區域異質性、生态效率與綠色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既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也是黃建歡教授在這一方向上多年研究的集中展現。在資源約束趨緊和環境污染加劇的背景下,重視生态文明建設的綠色發展是中國所必然選擇的新道路。本書以實踐問題為導向,從區域生态效率角度出發,對中國現階段的綠色發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全書基于“概念界定-理論内涵-方法創新-時空變遷分析-影響機制分析-策略創新”的思路展開,綜合來看,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生态效率測度方面有所突破與創新。作為綜合衡量投入産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所造成的環境負荷的指标,生态效率一般由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來測度,但已有DEA模型在識别前沿面上有效單元、處理非期望産出、考慮異質性技術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書創新性地提出Meta-US-SBM模型(基于松弛變量的,考慮非期望産出的共同前沿面超效率模型),基本填補了上述所有的不足,為生态效率的測度提供了更準确更全面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

第二,注重從多個角度與層面對生态效率進行系統性研究。本書充分考慮了經濟、資源、環境等因素直接的協調度,既從生态效率層面進行實證分析,也從經濟效率、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率等“子效率”層面進行實證分析;既從時間變遷的角度進行觀察,也從空間異質性的角度進行闡述;既有統計層面的相關性分析,也有嚴謹的因果識别分析;既考慮的效率增長的因素分解,又合理結合了空間計量的分析方法;既考察了生态效率的過去與現狀,也基于區域異質性對這一核心指标的收斂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政策意義。本書揭示了觀測期内的生态效率呈現“U”型變化特征,具有顯著的時空異質性和路徑依賴性。生态效率視角下的中國存在“資源詛咒”現象,資源開發型城市的資源利用部門效率普遍較低,存在較嚴重的資源浪費行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都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效率梯度收斂現象,而并非所有的收斂都是朝向最優均衡,有的地區甚至向較低劣的均衡收斂,這些發現都為政府部門制訂相關政策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黃建歡,湖南人,經濟學博士,中科院管理學博士後,美國伊利諾伊香槟分校訪問學者,現為3044永利集团教授、博導、經濟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長期緻力于資源環境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在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 《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等國内外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并多次獲得教學與科研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