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3044永利集团教授、博導、77779193永利民建經貿研究院院長、省政府參事李琳教授應邀做客“蓉園講壇”,在省委機關圖書館多功能廳作“以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湖南特色新質生産力發展”主題報告。
本次省委機關大院“蓉園講壇”是由省委政研室主辦,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李先吉出席。省委辦公廳、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等單位分管負責人近60餘人參加。77779193永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成希一同參加講座。
會議現場
會上,李琳教授以“新質生産力是什麼?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産力?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脈絡,重點闡述了如何以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為突破口,推動湖南特色新質生産力發展。
李琳教授作專題報告
首先,李琳教授闡述了什麼是新質生産力。在深入研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系統闡述精神的基礎上,李琳教授提出了理解新質生産力的“12345”框架。1大核心是指要圍繞創新這一核心,2大問題則是要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傳統生産力發展路徑,3大特征即新質生産力的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特征,4大發力點是指要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綠色生産力、形成新型生産關系和暢通科技、教育、人才的良性循環,5大理念要求是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
其次,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産力?李琳教授認為,新質生産力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中國共産黨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中國經濟建設偉大實踐所形成的重大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它深化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産力構成理論,創新并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産力系統理論,推進并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産力發展理論。在實踐層面,李琳教授認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利于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赢得發展主動權、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會議現場
最後,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湖南特色新質生産力?李琳教授以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湖南特色新質生産力為突破口,提出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李琳教授從“三性”(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方面闡述了何為現代化産業體系,并立足湖南“4×4”現代化産業體系,提出要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鞏固延伸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前瞻布局未來産業,以“4X4”主攻方向構建湖南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四梁八柱”。
李琳教授結合自身豐富的調研經曆,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例,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産業對湖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性,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應成為湖南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突破口和關鍵路徑。會議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李琳教授用典型的事例、親身的經曆、清晰的闡述、生動的語言分享了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觀點與思考,與會領導紛紛表示,很有收獲,很受啟發,加深了對新質生産力的理解。
參會領導合影
供稿人:郭東
審核: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