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湖南日報】李琳:以更強更優開放平台 力促湖南開放崛起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必須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

然而,經濟開放度較低一直是制約湖南經濟發展的主要短闆之一,其中開放平台對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弱小更是一大“瓶頸”。大開放需要大平台,湖南要實現開放崛起,必須着力打造更強更優的開放平台“升級版”。

“十二五”以來,湖南開放平台不斷夯實。目前已擁有4個綜合保稅區、6個國家承接産業轉移重點承接地、134家省級及以上園區,平台數量位居中西部前列。但這些平台普遍存在承載、集聚能力較弱問題,具體表現為:

基礎設施不完善,對外通道不暢。交通、物流等在規模總量、技術等級等方面有待大力提升。其中尤為突出的問題是港口基礎設施較為落後,航運優勢難以發揮。如我省唯一的國家一類水運口岸嶽陽城陵矶港至武漢航道的通航能力較低,已成為湖南對接長三角地區的“掣肘”。

以樞紐口岸為依托的臨港經濟增長極尚未形成。由于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實施了先沿海後内陸的梯度推進式空間布局,湖南的臨港經濟、臨空經濟以及綜合保稅區的發展都滞後于沿海地區,依托樞紐口岸保稅、物流、園區、通關一體化的臨港經濟尚處于起步階段。比如以嶽陽城陵矶港為主導的臨港産業集群尚未形成規模優勢,更未形成産-港-城協同發展的互動機制,港口對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

園區經濟外向度較低,具有國際競争優勢的産業集群較為缺乏。2013年,全省80個省級以上園區利用外資占全省總量的36.6%,有40%的園區利用外資為零,13個國家級園區利用外資占全省比重僅為20.5%,較全國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80個省級以上園區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例為45%,有30%左右的園區進出口為零。園區經濟外向度較低,在主體上表現為缺乏具有較強輻射帶動效應和國際競争優勢的産業集群。近些年,我省園區在政策導向下,培育了工程機械、汽車、食品、煙花爆竹等産業集群,但由于缺乏外向度高、具有強大輻射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使得我省依然缺乏像河南富士康電子信息産業集群、重慶“5+6+800” (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800家零部件廠商)筆記本産業集群這樣的優勢産業集群。2015年,河南富士康一家企業的進出口額就達3105億元,而我省進出口總額才1825億元。

培育打造我省開放平台“升級版”的對策建議:

——以對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為切入點,構建“一江兩扇三洋”國際貿易大通道。 “一江”即長江黃金水道,以嶽陽城陵矶港為橋頭堡對接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地區,連接太平洋;“兩扇”即“西南扇面”和“西北扇面”。“西南扇面”,是指通過開通長沙-廣西-越南的國際貨運班列,以及達到北部灣、珠三角水運口岸的鐵海聯運,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而連接印度洋;“西北扇面”,是指通過開通株洲-新疆-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深化與新疆、内蒙古、蘭西城市群以及中亞和歐洲的合作,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而連接大西洋。如此,可推動湖南從開放的“外圍”區域轉變為“中心”區域。

——強化功能平台建設,提升平台承載力。一是加大政策力度,支持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業務,鼓勵開展研發、配送、采購、結算、展示、設計等業務,完善相關功能;二是重點支持在嶽陽建立湖南航運交易所,建立集“平台監管、數據處理、政策發布和國際物流動态”于一體的電子口岸,與長江流域地方電子口岸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三是重點扶持嶽陽城陵矶港發展臨港産業,将全省大運力工業配置在嶽陽長江經濟帶,推動港-産-城協同發展,打造湖南新的增長極。

——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模式,打造高開放度的優勢産業集群。以融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為依托,以“飛地經濟”為載體,以利益共享機制為紐帶,以創新共建共管機制為保障,強化湖南與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合作。在共建園區承接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産業轉移中,注重“補産業鍊式”“強産業鍊式”承接,重點引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等産業的戰略投資者,并着力将這些産業培育成為連接國際大市場、具有國際競争優勢的新興産業集群。

——完善開放型經濟發展機制,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能;完善開放政策促進機制,抓好優惠政策的落實,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規範公共服務和行政執法行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作者系77779193永利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建湖南省委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

新聞鍊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6-12/02/content_1167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