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自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來,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争力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全國經濟社會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台階。
長期緻力于“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湖南,應如何搶抓新機遇、破解新問題、創造新輝煌?《湖南日報》特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李琳
在日前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要求,第一點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此之前,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首要重點任務,并明确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下簡稱“兩業”)深度融合是其重要路徑。
湖南探索以“兩業”融合為主抓手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尤為重要與迫切。目前,湖南“兩業”融合整體尚處于較低水平,存在認知滞後、機制不暢、制造業服務化拉力不夠與現代服務業推力不足矛盾并存、融合平台功能不優、融合型人才瓶頸制約等問題,必須聚焦短闆精準發力,推進“兩業”深度融合,從而打造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部崛起的“湖南樣本”。
以統籌規劃為引領,做好“兩業”融合頂層設計
當前,我省應盡快出台“兩業”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明确目标、重點、主導路徑、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
同時應加強“兩業”融合的宣傳推廣,通過多媒體立體宣傳、舉辦學術活動、多層次培訓、标杆企業推介等多種方式,強化對“兩業”融合發展重大意義和規律的認知,形成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乃至全社會關注支持“兩業”融合的濃厚氛圍。
以智能制造為主抓手,強化“兩業”融合根基
智能制造是“兩業”深度融合的先導和根本支撐。
一是重點圍繞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優勢制造業關鍵環節,加大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産品研發;鼓勵以優勢制造業龍頭企業為依托,建設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着力建立智能制造标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二是推動“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推進工業互聯網産業示範基地和創新應用試點區建設;支持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及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湖南省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态供給資源池”;推動優勢制造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企業“上雲上平台”、降本提質增效。
以服務型制造為主路徑,力推“兩業”協同升級
一是補齊現代服務業短闆,增強“兩業”融合的“推力”。應圍繞我省優勢制造業實施生産性服務業“補短闆”專項行動,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文創等生産性服務業。加強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标準化、智能化水平;圍繞優勢制造鍊發展科技服務鍊,打造一批科技服務産業集群。
二是以制造業服務化為主導路徑,增強“兩業”融合的“拉力”。鼓勵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節能環保等優勢制造業大型企業将發展重點由單一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兩端延伸,同時将非核心的生産性服務環節轉包或外包給生産性服務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利用智能化改造過程中積累的先進經驗,輻射帶動行業内其他配套中小企業進行智能化發展,使服務型制造由龍頭企業這個“點”逐漸向相關配套企業和整個産業鍊拓展。
以打造融合發展示範區為載體,力促“兩業”協同集聚
我省應以長株潭衡為重點,選擇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為試點,打造一批“兩業”融合發展的平台載體,使集群成為集成制造與服務功能的産業鍊集合,提升“兩業”融合發展的倍增效應。
重點應在制造業集群内搭建集研發設計、知識産權、信息服務、金融、商貿、物流、會展等為一體的區域服務平台,促進集群形成協同互動發展格局;在服務業集群内重點優化創新創業投資環境,完善知識産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法律法規,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綜合服務能力。
以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為主措,夯實“兩業”融合支撐
一是構建面向“兩業”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由政府牽頭,制定實施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在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中設置交叉學科,着力培養一批既懂生産制造又具備商務知識、既掌握工藝技術又熟悉服務流程的複合型人才。
二是探索開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業産業人才輪值評價,研究制定産業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等政策,為“兩業”融合、新興業态等領域人才群體提供專場評審。
三是探索實施“互聯網+産業融合人才”專項工程,建立開放共享的高層次産業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定期發布重點引才目錄,實現人才供需的高效互通。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兩業”融合人才的柔性流動制度,并形成常态化表彰制度。
以突破體制障礙為着力點,優化“兩業”融合環境
一是破除制造業和服務業固化、條塊分割的行業管理政策。加快生産性服務業體制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提高現代服務業市場化程度,構建有利于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
二是加大融合政策引導與支持力度。出台普惠制财稅政策,對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設立産業基金、對産業鍊上下遊企業開展推廣應用給予支持,對企業進行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投入按研發投入進行加計扣除,對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形成的新增稅收适當獎補。加快現代服務業标準體系建設,如制定工業互聯網平台評價标準,補貼支持一批具有公共服務能力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依托“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鼓勵制造業企業在外地建立研發機構、生産基地,搭建跨區域、跨國際創新網絡;支持相關組織和企業參與相關領域國際标準的制定與修訂,提升企業國際服務能力和競争力。
(作者系77779193永利經貿學院教授、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新聞鍊接:https://cms.voc.com.cn/hnrbdzb/article.php?kid=1396340&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