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湘聲報:李琳:我的2018履職最具突破性

湘聲報記者 尋曉燕  實習生 唐欣穎


李琳委員.jpg


  為創新型湖南建設搖旗呐喊、為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連任委員,2018年是省政協委員、77779193永利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感到履職成果最具突破性的一年。


  “将委員履職與本職工作中的教學、科研及學生團隊的培養有機融為一體,把委員履職同黨委、政府關注的重大經濟戰略問題結合起來,自身專業優勢在履職中得到充分運用,取得了好的效果。”李琳在實踐中探索出了頗有成效的履職方式。


  執筆提案産生大成效


  2018年10月12日,《湖南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方案》正式獲批,湖南成為全國第10個獲科技部支持建設創新型省份的地區。


  方案獲批速度之快,令李琳意想不到。


  2018年省兩會期間,由李琳執筆,民建省委提交了集體提案《全面落實創新引領戰略,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


  為籌備一份高質量的提案,民建省委從2017年就開始選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時,李琳就在思考: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總抓手是什麼?


  基于這一思考,李琳提出了選題參考,并和民建省委調研組赴安徽、廣東、江蘇等省,以及湖南部分市州實地走訪,做了大量前期調研。


  調研中發現,湖南在2011年就提出“創新湖南”口号,并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創新型省份建設綱要》。令李琳感觸頗深的是,湖南雖然創新發展的意識較早,但在創新型省份建設中卻落後了,且全國已有的9個創新型試點省份,湖南也不在其列。


  在掌握大量調研素材後,調研組認為:建設創新型省份可作為湖南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總抓手,湖南已具備建設創新型省份的基礎,既有戰略布局、較為成熟的經驗、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創新成就,還有堅實的創新人力資源支撐。


  提案主題敲定了,李琳作為執筆人,在調研報告的基礎上,提煉出了這份提案。


  該提案得到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的閱批。提案的督辦力度非常大,李琳至少3次參加由省科技廳牽頭召集、省内關聯部門參加的提案督辦活動。該議題也作為全國人大湖南代表團的集體議案之一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原以為這份提案事關全局,頗具戰略性,比較難在短期内落地,沒想到半年多的時間就辦出了大成效。” 提案的督辦力度之大令李琳也很感慨。


  創新型省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将分階段進行,湖南的目标是2022年全省主要指标均達到創新型省份建設标準。到2035年,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5%以上。


  建設創新型省份的基礎是什麼?随着對這一課題的深耕,李琳認為,一個創新型省份的最終形成,一定是以一大批創新型縣域做支撐。


  李琳介紹,目前湖南已有浏陽市、資興市、湘陰縣被列入全國創新型區縣試點。能否把已有的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資源優勢,做到一縣一業、一鎮一品? “我将在今年圍繞我省創新型縣域建設的主題提交相關提案。”李琳表示,在本屆委員任期中,她将會持續、深入關注創新型省份建設相關議題。


  建言湖南高質量發展


  作為2018年省政協“實施動力變革,促進我省高質量發展”重點調研課題組成員,李琳跟随調研組先後赴省内外多地調研。


  走訪調研觸動了李琳諸多思考和啟發,尤其是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始終引領着武漢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區域經濟學研究專家,李琳對近年來湖南區域經濟發展質量進行動态評估與多層次比較分析,發現湖南經濟發展質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但經濟效率偏低,經濟發展穩定性不夠,創新驅動力不足的矛盾凸顯。


  她因此撰寫了一份《湖南高質量發展評價及對策研究》的調研報告,建議政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實施中,作為領先型的長株潭應強化引擎作用,打造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及高質量發展的高地,輻射帶動比較優勢型和滞後型城市,挖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


  這一份調研報告,獲省政協和省社科聯主辦的“新動力、新動能與湖南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優秀成果特等獎。


  李琳表示,在今年全會上,她撰寫的《以補齊短闆為發力點,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将作為民建省委集體提案提交大會。

新聞鍊接:http://xiangshengbao.m.icoc.in/nd.jsp?mid=302&id=5593&groupId=1&typeList=%5B1%2C52%2C4%2C3%2C7%2C6%2C5%2C10%2C11%2C9%2C8%5D&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