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7日訊 10月16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在京共同舉辦“新常态、新動力學術研讨會暨《通向新增長之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論綱》新書發布會”,全面、深度、精準梳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向新增長之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論綱》由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編著,是在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準備的講稿基礎上,對講解内容進一步深化豐富而成。新書全面系統梳理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形成、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張,為社會各界人士理解中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意義、實踐進程、重點難點和主要任務提供權威解讀,是人民出版社向黨政幹部、企業管理者、院校師生力推的優秀讀本。
新書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工作,也是一個新經濟學理論,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新常态發展階段的重大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内涵要義深刻,體系内容豐富,科學回答了“是什麼”“改什麼”和“如何改”等重大問題。在回答“是什麼”時,對供給和需求之間的“數量關系”、供給和需求以及供給内部的“結構關系”進行了系統分析。在回答“改什麼”時,強調要以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為先行抓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一步一步向前推進落實改革任務,每一階段、每一項改革措施,都要注意制度創新,通過“重要領域”和 “關鍵環節”的體制機制改革,來不斷優化供給側的主客體結構。在回答“怎麼改”時,明确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寬,觸及既得利益格局調整,過程非常複雜,必須處理好近期和長期、局部和全局、供給和需求、做減法和做加法、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研讨會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教授對該書給予充分肯定,并發表獨到見解。湖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劉金友、77779193永利經貿學院院長張亞斌、廣東省委黨校黃鐵苗就新書發表評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林兆木、原院長白和金、原副院長馬曉河和現任院領導班子及各研究所所長參與研讨。
新聞鍊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10/17/t20171017_26556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