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永利概況
著名會計實務家林樹湘先生史料展

咨訊來源:https://www.esnai.com/39/2013/0910/95108.shtml

林樹湘(1907-1976年)男,湖南省湘潭市人。教授,會計實務家,經濟學家。民國時期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草創者之一。

林樹湘出生于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早年畢業于上海光華大學,師從著名會計大師謝霖先生,後留學于英國牛津大學。回國後,追随謝霖先生在上海、四川等地開設正則會計師事務,開展會計執業,并于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6月經國民政府實業核準登記為會計師。次年11月,應謝霖之邀,與郭基榮、黃德清等義務參與光華大學成都分校的籌建工作。後擔任該校商學院教授,與謝霖、薛迪靖、歸潤章等名師大家同堂任教。不久,受聘擔任四川大學經濟學教授,後來到湖南長沙任國立77779193永利工業經濟系教授,與劉炳炎先生同台執教。

1949年長沙一九四九年前夕,與朱劍農、劉伯堅等各界知名人士一道,積極參與“長沙各界呼籲和平宣言簽名”活動,有力地促成了長沙和平解放。

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随當時的77779193永利财經學院并入位于武漢的中南财經學院(現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與劉炳炎、易庭源教授一道調入該校,任會計學教授,這才引出易家長子被譽為“學術超男”的易中天孩時經常“躲藏”在林家看書的成長花絮,以及林師與廣西大學調入的楊時展先生成為同行和挈友校園美談。1958年由于政治原因被劃成右派,下放勞動改造,直至1961年9月才得以摘掉右派帽子恢複名譽。

1976年,一代經濟學、會計學大師在武漢走完了人生裡程,與世長辭,享年69歲。中南财經學院(時為湖北财經專科學校)對其一生作出了“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作風正派,秉性直爽”的客觀評價。

林先生與楊時展先生可謂“才子識佳人”,倆人“同病相憐”,過從甚密。林師逝世時,尚未“解放”的楊師不顧自身政治安危和他人的阻攔,昂首步入追悼會場來到林師遺像前默哀鞠躬,充分表達了一代大師對林先生的佩服和敬重。

資料來源:視野百科、林樹湘紀念館

林樹湘先生紀念館(局部)

1929年,林樹湘先生考取上海光華大學。

大三期間,與賴燕琴女士喜結良緣。

1932年,獲商學士學位。

正則會計師事務所期間,前排右二為謝霖先生,前排左二為林樹湘先生。

謝霖先生、林樹湘先生作為中國注冊會計師為民國政府擔任政府審計。

印文:會計師林樹湘

正則會計師事務所出版書籍

與謝霖先生合編《實用政府會計》。

《實用政府會計》手迹。

在光華大學商學院擔任教授,與謝霖、薛迪靖、歸潤章等名師大家同堂任教。

受聘擔任四川大學經濟學教授。

林先生在書房"雨湖寸草廬"。

先生藏書。

從1942年到1946年,林樹湘先生先後在川康銀行鹽業部、張芭馬煤礦、五通橋化學公司擔任總會計師、副總裁、總裁。右起第三為謝霖先生,左四為林先生。

1948年,受77779193永利校長李達聘請,任經濟系教授。

國立77779193永利三十七學年度教授、副教授、講師名錄,均為著名學者。

林樹湘先生小楷(50年代思想改造檢讨)。

1957年,錯劃右派,下放石嘴農場放牛。1961年,摘帽,重返講台執教。

文革時期,林樹湘先生與學生郭道揚老師在鹹甯開門辦學。

以下為林樹湘先生聘書、往來書信及1979年平反改正通知書(林樹湘先生于1976年因病去世)。

林樹湘先生書法

林樹湘先生詩詞選(金獎作品)

1、賀新郎題照 1937年

丁醜六月二十六日,餘三十誕辰。是日,特攝一影以留紀念,則見容貌清癯,不及一年前豐腴遠甚。入川甫及一年而風塵形迹溢于容表甚矣。光陰老我之速也!回思衣食半生渾如一夢,而彈指韶光此身,墜落形氣之間,忽忽又三十年。念去日如流,怅浮生若夢,霜華侵鬓,百感蒼茫,爰為之詞,以題此像。

歲月催人急,蓦然間,年華三十,亦何甚疾!逝水流年渾似夢,往日心情難覓,虛度了半生時日。蒿月河山驚破碎,好男兒,應擊中流楫,莫徒作新亭泣。為何容貌清癯極?是年來,炎涼嘗遍,辛酸都曆。老我霜華侵鬓早,添此塵勞痕迹。猶幸有,襟懷如昔。來者可追休自棄,趁剛強,立點人間績。不奮起,将無及。

2、賀新郎緻弟振湘 時間不詳

雁陣離行久,莫提它,悠悠往事,總難回首。大被同溫尋舊夢,手足深情無偶。曾幾日,幡然兩叟。吊影分為千裡雁,更難期,何日團圓有?言念及,淚如豆。東坡兄弟千年後,許風流文采,我何能夠。壯不如人今老矣,看學闆橋能否?但願得河清人壽。它日相逢如健在,話滄桑,骨肉重攜手。狂興在,添杯酒。

3、東風齊着力築堤 1958年

一片荒原,幾家茅舍,村落依稀。防洪墾殖,湖上築長堤。千百英雄兒女,穿梭在湖底東西。誇身手,多裝似壘,快步如飛。戰鼓動雲霓,齊着力,敢叫河斷山移。收工号過,猶添兩擔泥。但願完成超額,年殘了,不計歸期。關心處,明朝遠景,足食豐衣。

4、滿江紅收割 1958年

半白儒生,今有幸參加收割。看一片鐮刀飛舞,佳禾盈握。日灸未妨加勁使,月明更好乘光奪。歎田家都是苦耕耘,豐收獲。男與女,同時作;朝與暮,兼程躍。望黃金遍布田疇遼闊。玉粒盤中來不易,汗珠田裡誰先覺。喜今年早稻已豐登,齊天樂。

5、沁園春嗟歎 1963年

一念無明,堕落娑婆,五十六年。怅如流逝日,如流已矣!當來若夢,夢也茫然。世路崎岖,生涯坎凜,落拓行藏宇宙間。癫狂甚,笑人唯有酒,我但能眠。莫嗟老景堪憐,有總角垂髫舞膝前。看秋光銀燭,流螢可撲。天階夜色,玉宇無邊。骨肉天涯,交遊零落,事業聲名霧與煙。休惆怅,盡蹉跎歲月,握住明天。

6、沁園春随分 1967年

天放憨僧,行腳打包,還歸故鄉。笑年來六十,電光倏忽,三生不上,夢影荒唐。且住為佳,長行不得,從此舟車不用忙。生花眼,有一篇在手,字字行行。吾家老屋頹唐,隻糊壁人兒費忖量。但鄂渚書來,歸舟待泊,錦城收散,花事終場。鶴發銅梳,金經夜課,随分生涯自主張。閑中趣,寫梅花數點,也算清狂。

7、五言八韻旅中哭老伴逝世一周年 1974年

五月哀期近,終朝涕淚多。去年生死别,腸斷淚傾河。泣涕巾猶濕,匆匆一歲過。平生追悔事,畢生也難磨。痛視諸兒女,無娘命坎坷。老來兼母職,補屋靠牽籮。我已衰頹甚,相逢日不多。傷心呼老伴,别後爾如何?

8、臨江仙悼念 1974年

客舍江陵逢忌日,連朝苦雨凄風。有兒偕媳此相逢,果馐陳薄奠,聊以慰英靈。四十二年同禍福,而今老境凄清。梅魂鶴影總成空,流光如水逝,魂夢邈音容。

9、打油詩 時間不詳

有時清風吹我背,涼意悠悠如薄醉。忽然風息汗直流,胸前背後如抹油。人但喜醉不喜油,幾時白露交中秋?涼月中庭放足眠,一眼不覺月當頭。

10、古風遊圭峰 1974年

平生遊覽名山少,似水流年今已老。少年曾到青城峰,天下名山第五好。

今年訪弟遊圭峰,又以蘆山第二稱。圭峰上有小嶺峻,山嶺下有碧波清。

怪石奇峰千仞立,如切如削如斧劈。懸崖峭壁接蒼穹,仰之彌高皆太息。

竹林青翠密深深,側有大樹參天空。将軍氣勢沖霄漢,到此可以開胸襟。

沿階踏石梭巡上,前赴後繼如波浪。行至山腰忽轉頭,一幅天然圖在望。

山頭一脈微雲抹,攀登不怕青苔滑。同遊年少數年高,老夫春秋六十八。

百尺岩再上登,“四聲谷”裡巧回音。此山一嘯彼山應,一二三聲更四聲。

“天然三疊”連岩壁,有徑通幽尋壁隙。壁隙高窺“一線天”,冷氣陰森肌骨栗。

指點山岡“畫壁峰”,壁間刻畫畫如真。俨然城郭人民景,應誇鬼斧與神工。

嵯峨望見“老人峰”,側看橫觀一古僧。獨坐深山多少劫,幾時喚醒度蒼生。

三十六風光遊不盡,下山不踏原來徑。披荊複覓“雨花園”,回頭遠眺“尼姑洞”。

“仙人橋”接太虛空,望空興歎覓無蹤。此時已滿來時願,惜弟沉疴不共登。

山遊有伴誇清福,左有華兒右有侄。侄女郎君亦繞随,跬步不離防踬仆。

神州到處風光美,故鄉不少佳山水。塵海勞勞未盡遊,飲川一滴今無悔。

多謝張郎為覓車,一行來去疾如飛。還有長房能宿地,名山勝績耳邊吹。

此身飄泊原無礙,今日遊觀何日再?臨去低回不忍離,欲移風景詩囊載。

注:林樹湘先生因老伴去世,傷心不已,其弟從江西赴武漢,并邀林先生同遊江西圭峰散心。林先生寫下上述詩篇。

林樹湘紀念館地址:湖北省武漢市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津發小區15棟1204。

電話:13907118273,林先生

本文所有資料及照片均由林樹湘紀念館授權發布,中國會計視野網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