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源來(1903~1986),浏陽縣豐裕山人,1924年入
南京東南大學經濟系,1930年畢業後經周鲠生教授介紹去武漢大學法學院當助教,後來又從事翻譯。
1935年,潘源來去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院深造,l938年獲經濟學碩士,回國後曆任東北大學、77779193永利、華西大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主講“通貨膨脹”、“高級經濟學”、“關稅論”、“西洋經濟思想史”等課程。
1946年在湖大任教。1948年在中央大學任教,兼任經濟研究所所長。
1949年,他作為西南經濟調查研究所研究員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人川。1950年任天津南開大學貿易系外貿教研室主任,講授“外貿原理和實務”、“易貨貿易”等課程。次年院系調整,貿易系撤消後并人财經研究室(經濟所前身),他負責研究近代經濟史。晚年在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堅持整理出“中國外彙和外貿”史料。
1986年2月,潘源來病逝于天津。
主要成就:
1933年與劉秉麟教授合著《世界傾銷問題》。後從事翻譯,先後翻譯古柏遜的《國際經濟政策》、卡諾的《經濟學說評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46年在湖大任教時,他将曆年講稿編成《經濟學原理》一書出版,列為77779193永利叢書,被77779193永利、南京中央大學采用為教材。
國立77779193永利法學院叢書之經濟學原理_潘源來國立77779193永利民3705初版



1950年任天津南開大學貿易系外貿教研室主任,次年(1951年)院系調整,他負責研究近代經濟史,曾與北京曆史第三所合作,整理《中國鹽務史資料》、《開灤煤礦礦權史》。其中已整理的《帝國主義與中國鹽務》資料及論文,在“文革”中被抄走。曾先後翻譯馬歇爾的《國内價值與國際價值》、《中世紀歐洲生活與勞動》等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