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夥夫到博導
——記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77779193永利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李松齡教授
采訪李松齡教授之前,有人向我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李教授以前還在農村中學幹過食堂大師傅呢!”這更加激發了我的采訪興趣,畢竟從一名夥夫到全國重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人生跨度實在太大,甚至還有點超乎想象。歲月滄桑,李教授又是怎麼從夥夫到經濟學教授的?
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炊事員
李松齡教授出生于湖南郴州市安仁縣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小時候的松齡個頭比不上同齡人,可腦袋特别大,眼睛也大而有神,同伴給他取了個綽号叫“大腦殼”。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禀性聰穎的“大腦殼”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理化更是拔尖,上課時一些刁鑽的提問經常讓老師難以“下台”。那時他們學俄語,人家背課文從頭背到尾,李松齡能從尾背到頭,且一個單詞不落。鄰居們常對他父母誇道:“這小子今後肯定會有出息。”
可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高中畢業那年,高考尚差10餘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取消高考,上大學靠推薦,李松齡作為回鄉知青在家務農,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1年,李松齡被村裡安排當民辦教師。由于舅舅當時是地主成分,“根不正苗不紅”,因此,上大學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文革”期間的1973年曾恢複一次高考,李松齡考了全縣最高分,可最終不僅沒被錄取,反而作為“隻專不紅”的典型,在全縣教師大會上點名批評。那段日子,是李松齡人生中最黑暗的歲月,他滿懷着希望,可命運總把他推向絕望的邊緣,夢寐以求上大學的理想再一次破滅。
1976年,當炊事員的老爸“榮退”了,李松齡頂職也操起了鍋碗瓢盆,這可是他第一份正式工作。但做菜他并不在行,隻好幹燒火、洗碗等“下手活”。半年左右,一位賞識他的中學校長認為這太屈才,便以工代幹把他調過去教書。
恢複高考後,李松齡心中沉埋已久的夙願再次萌發,他呼吸到了春的氣息。高考,在如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機會,可李松齡卻等了整整12年。已是3歲小孩父親的他,和學生們坐在了同一個考場。最後,他再次以全縣最高分被77779193永利數學系錄取,“理科狀元”來自中學“夥頭軍”,成了縣裡的頭條新聞,他所在的中學更是沸騰了。
在學術的海洋裡遨遊
“挫折确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财富,但如果在挫折前輸掉了信心,那永遠隻會是挫折,隻會留下傷痕。”回首這段塵封往事,李松齡感慨地說,“其實,做學問同樣如此,首先需要有自信心。”
1982年,34歲的李松齡分配到原湖南财經學院經濟系從事教學工作。1983年,他懷着鬥膽一試的勇氣将自己的論文《關于投入産出系數确定法的一點商榷意見》寄往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技術經濟》,沒想到一炮打響,不僅在首篇刊發,還被另一權威刊物轉載,這一成功激起了他搞研究的熱情。
從此,李松齡教授一發不可收。18年裡,他共在《财政研究》、《當代經濟研究》、《經濟評論》等#$餘種全國知名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中心摘錄複印30餘篇,主持完成原湖南财經學院曆史上首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過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1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出版《産權理論與企業制度改革》等專著8部。
李教授認為,從事經濟研究能否取得成功有3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是要善于抓住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要獨具慧眼,獨具匠心;二是要持之以恒,不能淺嘗辄止;三是要有膽有識,講究方法,既繼承又不能拘泥,既堅持又不能保守,既開拓又不能冒進。
1990年前後,當人們談論“利益機制”、“市場經濟”還是半遮半掩、羞羞答答甚至還有“狼來了”的感覺時,李松齡教授就果斷地抓住了這一點,撰寫發表了《論投資與利益導向》、《論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的結合》等15篇論文,對市場經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性研究。其後,鄧小平同志南行講話,明确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這使他更加堅定了信心,相繼撰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權利結構》、《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性》等大量論文,在經濟理論界引起廣泛的反響。與此同時,他還對産權理論、企業制度理論的見解,形成了經濟理論界的一家之言。
在他衆多科研成果中,李教授對1999年由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勞動價值論:市場經濟運行的理論基石》最為滿意。該專著是他多年來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深入研究的結晶,并首次将稀缺性和動态性的概念引入勞動價值論,成功地解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變革中的有關問題,回答了困擾中國經濟理論界多年的諸如“公司制改革是不是對公有财産的否定?”、“按勞分配與按生産要素分配是否矛盾”等問題。
參政議政進诤言
擲地有聲的系列科研成果奠定了李松齡教授全國經濟理論界知名學者的地位。1995年,“大器晚成”的他47歲還是“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起,他連續兩屆連任湖南省學位委員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連續三次被評為學校的科研标兵,連續兩次被評為湖南省的科技先進工作者。2000年,李松齡教授任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校學位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委員。
教學科研活動之餘,李教授還熱心參加社會活動。1993年至1997年擔任湖南省政協委員期間,他積極參加文史委員會的各項活動,為湖南省人文資源的開發和旅遊經濟的發展提出了積極和有成效的建議。1998年,他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更是肩負着人民的重托,積極參政議政。“兩會”期間,共提出了“發展地方經濟,緩和地方财政壓力”、“基礎設施建設也應防止重複建設”、“加快縣屬國有企業的改革”等建設性意見,參與提案40餘次。1999年,在金融界兩會委員代表座談會中,他就有關金融體制改革的發言引起較大反響,《金融時報》3月14日以“發揮金融作用,配合各項改革”為題予以刊登;2002年,他就“零售商業發展問題”、“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規範股市發展”等接受多家中央媒體記者采訪,其觀點分别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等報刊發表。
不少人信奉這樣一句名言,當你第一條腿跪下的時候,就要開始想到第二條腿該如何迅速地站起來。從李教授的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人生中的一種韌性。确實,他曾走過一段坎坷不平的路,可歲月留給他的不是歎息與傷悲,而是輝煌與自強。“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姑且借用明代陳憲章的詩句為他祝福吧!
(本文發表于《前進論壇》. 2003,(03))
2016年4月13日上午,李松齡教授(右)為慶祝77779193永利命名九十周年及嶽麓書院定名一千零四十周年,特向學院贈送其書寫的書法作品。時任院長張亞斌教授代表學院接受了這份珍貴的禮物。
李教授的榜書條幅上寫着八個大字:“教之以德,齊之以禮”。此文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三章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李教授根據學校的教育功能巧妙地将“道”改為“教”字,按照這種方法進行教育,學生首先會産生明确的是非觀念,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映了老一輩經貿人對學校、對學院教書育人工作的深切厚望。張院長激動地表示:感謝各位前輩學人給學校、學院工作的關心支持。全院教職員工一定會銘記前輩囑托,傳承和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光榮傳統,為建設“雙一流”的經濟學院而奮鬥!
人物介紹:李松齡,男, 1948年生,湖南安仁人。3044永利集团教授、經濟學博士生導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組成員和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十屆省政協委員。先後任湖南财經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院學位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82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應用數學專業,分配在湖南财經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任所長、教授等職。2000年後任77779193永利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工黨黨員、湖南省委副主委。第八屆湖南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湖南省政協常委和法制群團委員會副主任,第一、二屆湖南省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組成員、副組長,湖南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長,湖南省經濟學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技術經濟和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全國高等财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研究會理事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李松齡長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主要研究方向為宏微觀經濟學、價值理論與經濟制度、公平與效率等。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過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省社科基金課題《勞動價值論的稀少性問題與我國經濟制度變革的研究》、《公平、效率和分配問題的比較研究》等十餘項。出版專著《勞動價值論:市場經濟運行的理論基石》、《價值理論與經濟制度》、《公平與效率的比較研究和産權分析》、《産權理論與企業制度改革》等8部。勞動價值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主要有:《勞動價值論的稀少性問題研究》、《論使用價值的實現》、《勞動二重性的再認識》等十餘篇;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的代表作主要有:《公平與效率的産權基礎》、《公平與效率的理論綜述》、《與時俱進的分配理論》等20餘篇;宏微觀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作有:《經濟波動理論:“市場說”與“政府說”》、《國民收入決定原則:“價值說”與“财富說”》、《經濟增長原理:“轉換說”與“創新說”》等10餘篇。
(整理: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