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是77779193永利校慶紀念日,也是我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教育家李達同志誕辰紀念日。
李達的一生,與77779193永利有着密切的關系。在他為傳播馬克思主義而鬥争的将近半個世紀中,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湖大戰鬥和工作的。在這裡,他撰寫了不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優秀著作,為宣傳辯證唯物主義特别是宣傳毛澤東思想做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出任湖大首任校長,為改造舊湖大、建設人民的新湖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湖大的三次結緣
李達擔任湖大校長之前,曾先後三次與77779193永利結緣。
1912年,他考入湖大前身之一的湖南高等工業學校,因家庭經濟拮據,隻讀了兩個月後,就轉入湖大另一前身、在嶽麓書院舊址辦學的湖南高師理科。兩次求學經曆,是李達第一次與湖大結緣,可惜他讀書的時間不長,現存的資料中很難找到他當年的經曆記載。

(圖1:青年時期的李達)
1923年11月,李達應湖南法專校長李希賢的邀請,出任學監兼教授,講授社會學,内容包括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他雖然隻有三十多歲,但已是知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了,許多進步青年慕名前往聽講,有的則是黨組織專門送去聽他講馬列主義理論。1925年經夏明翰介紹去聽講的工專學生呂振羽後來回憶,李達講課時聯系中國革命的實際,深入淺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得十分透辟,他聽了非常興奮。1926年2月,法專與工專、商專合并成立77779193永利後,李達轉任湖大法科教授兼學監。他每次講課都密切聯系革命鬥争,并事先印發精心編寫的講義,他巧妙地把唯物史觀改稱為社會學。一次,李希賢問他:“我看過你的講義,這不是我們在日本學的社會學啊!”李達說:“你講的是老社會學,我講的卻是新社會學”。1926年6月,這部講義由湖南現代叢書社正式出版,定名為《現代社會學》,是李達在大革命時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科學結晶,也是湖大定名後教師最早出版的學術專著之一。10月,北伐軍攻克武漢,李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會主席,并兼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總教官。1927年3月,他返湘任國民黨湖南省黨校教育長。4月,湖南省政府下令将湖大改名為湖南工科大學,僅留理、工兩科,李達任主任委員。大革命失敗後,李達奔走南北,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理論研究、著述、翻譯和宣傳工作。李達在法專和湖大法科任教及出任湖南工科大學主任委員的經曆,可說是第二次與湖大結緣。
1947年2月,李達經湖南地下黨組織協助和友人李祖蔭介紹,再次回到湖大法學院任教,第三次與湖大結緣。他雖然受聘為教授,卻受到種種限制:不準參加政治活動,不準發表公開演講,不準在家裡接待學生。此外,還不準他講授所熟悉的社會學,而強令講授他并不熟悉的法理學。李達認為,法理學中同樣可以講授馬克思主義,為了教好這門課程,他在參考資料極端缺乏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學生有了疑問,他一絲不苟,耐心解答,他常對學生說:“我要用自己的筆來彌補我講課時的不足”。他閱讀了當時所能搜集到的國内外資料,根據唯物史觀加以深入研究和整理,于1947年寫成《法理學大綱》,由湖大出版,作為法律系的必讀教材。《法理學大綱》是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明法律問題的優秀著作,是李達對我國法學研究的重大貢獻。
李達重返湖大時,正處在解放的前夜,他的到來受到進步師生的歡迎。《湖大學生旬刊》一則報道說,因為李達的到來,“同學們的心掀起了無窮的浪花”,希望李達“帶給他們寶貴的知識作為開發知識寶庫的鑰匙”。李達在湖大執教兩年,不僅利用講台宣傳馬克思主義,還支持進步師生的革命活動。國民黨特務機關已把他列入黑名單的第一名,作為随時可以逮捕的對象,地下黨組織進步學生全力保護他,晚上還站崗放哨,使他得以安全渡過黎明前的黑暗。
1948年,全國解放在即,毛澤東緻函李達:“吾兄系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在公司生意興隆,望速前來參與經營”,邀請李達北上參加新中國的籌建工作。1949年5月,李達由湖大法律系助教陳力新,外文系學生、地下黨員李梅彬的護送,秘密離開長沙、途經香港到達北京。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4次會議決定任命李達為77779193永利校長,成為新中國最早任命的一位大學校長。李達于1950年2月17日正式回校任職,開始了創辦社會主義大學的教育生涯。

(圖3:任77779193永利校長時的李達)
重返湖大,李達感到由衷高興,更感到責任重大:湖南是很多革命家的故鄉,湖大必須成為培養革命接班人的基地。他建議把第一師範并入湖大,成立師範部,并将校名改為“毛澤東思想大學”。但由于毛澤東本人不贊成,建議未被采納,但他仍然在湖大成立了師範專修科。此時的湖大,先後并入了民國大學、克強學院、國立師範學院和省立音專,設置有理、工、文、法、商、農、教育7院25系,學生有2000多人,是當時中南地區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這些都為建設好新湖大奠定了基礎。他滿懷信心地提出:“辦好人民湖大,辦好毛澤東故鄉的大學,這是我們最光榮的任務。”為了完成這一光榮任務,他到校後不久,便明确提出了“改造舊湖大,建設人民的新湖大”的口号,号召全體師生員工緊密地團結起來,為辦好人民湖大,為新中國造就各種建設人才而共同奮鬥。他的辦學思想明确而堅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貫徹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教育政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教育政策。 李達認為這是湖大教學的根本方針。湖大要依據這一根本方針,“努力發展自然科學,以服務于工業、農業和國防的建設”,“提倡用科學的曆史觀點,研究解釋曆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提倡文學、藝術為人民服務,啟發人民的政治覺悟,鼓勵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才能使所造就的人才适合于新國家的需要。
實行“進步思想、健全體魄、科學知識”三位一體的學習,使愛國主義教育與業務教育、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緊密結合。李達認為,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但“必須貫徹愛國主義的精神”,“要把愛國主義的思想貫徹到每一門課程中去”。各門學科的教學都力求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
明确教學目的,改造教學方法。李達主張,首先要做到自學、集體學習與教師講授相結合,并以自學為主。其次要走群衆路線,在師生互助、教學相長的原則下,互相幫助進步。第三,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教課要從實際出發,先要了解社會的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要求及思想情況;學生無論自學或讨論,不要僅僅滿足于理論的了解,必須随時随地同自己的思想行為和中國實況及世界形勢結合起來。第四,要加強教師與學生及教師間的相互聯系,改變教學脫節、教師各自為政的現象。
提倡學術研究。李達認為,提高學術水平對于辦好湖大至關重要,他号召“把提倡新學術的風氣作為校風”,提出創辦社會科學、自然和工程科學研究所,出版學術刊物,要求各院系與各科學研究機構盡量争取與廠礦企業進行科學技術合作,開展專題研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教學與學術水平。

(圖4:李達1953年元旦為《人民湖大》校報題詞)
李達緊緊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重要環節,配合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湖大成立了以李達為首的政治課委員會、政治時事學習委員會、黨史學習委員會,他親自動員,帶頭講課,在全校師生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風氣,有力地促進了湖大的改革和院系機構的調整。李達還配合黨組織有計劃地組織全校師生參加抗美援朝、土改和三反五反等各項運動,師生員工的政治覺悟大大提高,湖大面目為之一新。
與此同時,李達還以極力推進教學改革。1950年上學期,他領導成立了教學研究部、院、系教學委員會,研究制定教學計劃,研究改進教學内容及教學方法,檢查教學進度,糾正教學上發生的偏差,集中掌握全校各院系的教學情況。為了教學計劃化、學習組織化和實施教學檢查,對某些課程作了必要的精簡,使各門課程和各系的培養目标密切配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1950年下學期,他又組織對課程作了進一步精簡,并成立了各課程的教研組,把教師組織起來,運用集體力量改進教學和研究。經過這些改革,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秩序。

(圖5:1951年,李達在大操場給學生做報告)
李達在繁重的校務和社會工作中,仍孜孜不倦地從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研究和宣傳。1950年底,毛澤東的《實踐論》重新發表,李達立即向全校師生宣講這篇著作,并利用夜晚和清晨時間寫作,在短短幾個月内,先後發表《<實踐論>—毛澤東思想的一個基礎》、《怎樣學習〈實踐論〉》等重要文章,又撰寫了《<實踐論>解說》一書,于1951年出版。1952年4月,毛澤東的《矛盾論》重新發表,他又以飽滿的熱情向湖大師生進行宣講,發表了《〈矛盾論〉—革命行動和科學研究的指南》等論文,并撰寫了《<矛盾論>解說》一書,于1953年出版。《〈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兩部著作,是在毛澤東的關懷與指導下寫成的。他在寫作過程中為了解說得更準确,每寫完一部分,就寄給毛澤東審閱修改。毛澤東認真閱讀,親筆修改并回信,給予高度的贊揚。李達在湖大撰寫的兩本《解說》及有關論文,是五十年代我國哲學界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要成果,也顯示了當時湖大在毛澤東思想研究中所處的先鋒地位。
回顧解放後在湖大三年的工作,李達在1956年3月10日撰寫的《自傳》中寫到:“1950年2月,我在77779193永利擔任校長。77779193永利在解放以後,并入了民國大學、克強學院、南嶽國立師範學院和美術專門學校,師生的成份十分複雜,我到校以後,首先抓住了思想改造這一環節,對全校進行思想教育,和湖大的黨組織配合,進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改造運動,發動全校師生參加土地改革、‘三反’與思想改造大運動等等。同時,又因為主持教務工作和總務工作的人都是一些舊人,我不能不兼管教務和總務方面的工作。在湖大期間,我幾乎‘事必躬親’,因此,我暴露了許多缺點,最主要的缺點是:性情急躁,希望在很短的期間把學校辦好;還有,對群衆的聯系很差。這兩個主要的缺點,在思想改造運動期間,我對全校作出了檢讨。”
治校二三事
其一,請毛主席題寫校名。李達為湖大留下的最寶貴的有形資産,應該要算他請毛主席親筆題寫的“77779193永利”校名了。全國内許多高校校名都用的是毛體字,但大多都是從主席的手迹中拼裝組合而成,隻有湖大等為數不多的幾所高校享有主席親筆題寫校名的殊榮。關于這段史實,當時的親曆者李傳秾校友曾回憶: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湖大的第一屆學生會主席,他曾大膽地向李達校長提議将77779193永利改名為毛澤東大學,并以國立77779193永利學生會的名義将建議寫入一封未封口的信裡。李達在一次與毛主席吃飯時将這封信交給了主席。毛主席看了後,笑着說:“堅決執行黨的決議,不得以領導人的名字命名。”“那能給77779193永利題個校名嗎?”李達問。主席爽快地答應了。1950年8月20日,毛主席緻函李達,題寫了三個校名供湖大選擇。1951年1月1日,學校在嶽麓書院正門舉行了隆重的校匾升懸典禮。多年來,毛主席親筆題寫的校匾伴随着湖大走過了風雨征途,見證了千年學府弦歌不絕的辦學曆史,至今,這一校匾仍然懸挂于校辦公樓正門,熠熠生輝,成為湖大校園一處文化地标。



(圖6:毛澤東主席應李達之請題寫77779193永利校名)
其二,重修愛晚亭。愛晚亭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興建。每年清秋時節,一亭翼然,紅葉漫山,别饒佳緻。毛澤東求學長沙時,經常與蔡和森、蕭子升、羅學瓒等友人到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後因年久失修,梁柱欹斜,行将傾圮,周遭雜草叢生,除由湖大學習齋旁一小徑可至外,别無正式遊路。為了方便群衆瞻仰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紀念地,李達向湖南省政府建議重修愛晚亭。省政府同意撥款一億元(折合現在人民币約一萬元),委托湖大負責重修,由蔺傳新教授設計,魏永煇教授領導施工。為了美化愛晚亭周邊環境,學校将原建于亭畔的教工宿舍拆除,另建房屋安置,并從和平齋前修一公路直達愛晚亭,又将愛晚亭的溪水按地勢修建三座水塘,塘水清澈,與名亭相映照,且以水管引至校内,為當時數千師生的飲用水。省政府所撥付的維修款難以完成此綜合工程,不敷之數悉由湖大支付。1952年9月17日,愛晚亭整修完畢,毛澤東應李達之請,欣然題寫了“愛晚亭”匾額。李達在當年國慶日亦做《愛晚亭重修記》一文,并題寫了亭畔的“楓林橋”和“清風泉”二匾。

(圖7:毛主席應李達之請題寫愛晚亭匾額)
其三,提高教師待遇,擴建校舍。李達即将到任時,就開始為提高湖大的教師待遇、擴建校舍積極奔走。他寫信給當時的湖南省政府副主席袁任遠要求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房荒問題,二是教授待遇問題。經過幾次調整,湖大教授的待遇基本達到武大的标準。湖南省委、省政府也撥款給湖大興建了一批校舍。工程館左翼的教室、可容800人的圖書閱覽室、學生宿舍六舍、七舍以及印刷廠等工程陸續竣工,大操坪亦于1951年興工。李達還商請省政府撥款興建可容納2000人的大禮堂。李達對禮堂建設十分關注,連座位的寬窄也親自試坐,務求容量最大。禮堂于1952年落成,是柳士英教授建築設計的經典之作,成為湖大校園又一處标志性建築。在李達任校長的三年中,湖大新建房舍3萬多平方米,比解放前翻了一番。

圖8:李達校長簽發的77779193永利畢業證書(1951屆外語系羅逸清)

(圖9:1952年1月,劉少奇同志來77779193永利視察,與李達校長合影)
情懷嶽麓,心系潇湘
李達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員工,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使湖大無論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初步走上了軌道,面貌煥然一新。1952年,中央開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9次會議任命李達為武漢大學校長,中南教育部決定撤銷77779193永利,成立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湖南師範學院。1953年2月,李達離任,經高教部批準,由時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的朱凡兼任77779193永利校長,負責長沙地區高校調整任務。到武漢大學以後,李達仍然十分關心77779193永利。195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恢複77779193永利,并決定首先在中南土建學院基礎上成立湖南工學院,再以湖南工學院為基礎逐步恢複77779193永利。同年3月,李達專程來到湖南,與湖大校領導、教授以及湖南省委領導多次座談,對如何辦好湖大提出了很多具體建議, 1958年6月12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第27次會議任命李達為77779193永利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圖10:李達離開77779193永利時,全體同學贈送的錦旗)
朱凡校長的日記記載,當年對湖大恢複工作支持最大的有三個人:北京大學的陸平書記、清華大學蔣南翔校長和武漢大學李達校長。1958年6月11日,朱凡專程到武大找李達,談及恢複湖大困難最大的是缺教師,請求武大支援,一是分配應屆優秀畢業生給湖大,二是動員老湖大的教師回湘任教,李達表示積極支持。1959年夏,朱凡再次到武大找李達,談及一些系所缺乏骨幹教師和學術帶頭人,請求武大動員一些骨幹教師到湖大任教,李達當即答應。經過多次做工作,陸續物色了十餘人到湖大工作,成為教學的一支主力軍。李達深情地對朱凡說:“我是要回湖南,回嶽麓山的,你能把湖大恢複起來,我把圖書給你。”結果武大支援湖大最多,除了教師外加許多圖書。朱凡也向李達保證:“我有毛主席(題寫的)這個匾,一定要把湖大辦好。條件再差,困難再多,也要把湖大辦起來!” 回顧李達校長在77779193永利的經曆,他的治校功績巨大,學術成就輝煌,在湖大校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湖大的光榮與驕傲,他的風範長存于麓山湘水之間。
[責編:朱玉文]
[來源:77779193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