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學生園地
走進鳳凰禾庫 切實感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走進鳳凰禾庫 切實感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經貿院公民素質教育與社會實踐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校辦學要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課程。為響應國家号召,3044永利集团2020年暑季小學期《公民素質教育與社會實踐課》要求學生實地調研,切身了解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為此,7月21至7月22兩日,經貿院經濟1902盛寶誼、陳若怡、趙芷娴、肖哲遠來到了位于湘西自治州的鳳凰縣禾庫鎮,探尋苗族文化,了解搬遷政策,感受扶貧成果。

禾庫鎮位于鳳凰縣西北部的臘爾山台地,地處雲貴高原邊緣,是苗族聚居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山陡地貧缺水,人均耕地不足,公共設施建設成本過高,村民群衆生産、出行、就醫、就學等困難突出,屬于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區域。

一、與扶貧幹部同行,建立“易地搬遷”立體認知

  來到禾庫鎮,小組成員在當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聯系到扶貧工作人員石詠大伯,了解到禾庫鎮的情況、管理幫扶模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禾庫安置區位于鳳凰縣禾庫鎮區西南,項目總用地599畝。項目于2016年開工,2019年初步建成,由國家撥款5.9億元、當地政府撥款5.1億元,建設安置房932棟,安置來自禾庫鎮、兩林鄉、臘爾山鎮等4個鄉鎮的建檔立卡戶973戶6446人。安置區配套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院、派出所等設施。安置房依山而建、錯落有緻,建築風新獨合當地民族元素。此外,石詠大伯帶領小組成員參觀了當地幼兒園、産業孵化園扶貧車間等,幫助小組成員了解到居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不再是文書上單薄的文字,而是有了一個飽滿的形象。

 

二、走近搬遷家庭,探尋背後的故事

  小組成員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走進了數十戶居民的家中,與搬遷居民進行了“面對面”交流。通過詢問居民們搬遷前後的生活變化、心理變化以及目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小組成員了解到居民對現在的生活總體上十分滿意。高山缺水地區的居民提到如今的生活對用水寬松了很多;當地每五日的一次趕集,讓居民們的生活方便了不少……當然也有居民提到,當初承諾的每戶一塊田地如今遲遲還沒分配下來、原本的田地離現在的居住地太遠不方便管理等問題。小組成員從居民的生活體驗中切實感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果。

 

三、用腳丈量苗族土地,用心體驗當地生活

  小組成員前往的第一天——7月21日,剛好遇上了當地居民提到的“五天一次”的趕集。集市并非是城市裡形成的專門的菜市場,而是由各個小攤販組成,攤位位于街道的兩側,集市商品種類豐富,不僅有肉類、水果和蔬菜,還有染發劑等生活用品出售。集市上,人們不急不忙地挑選商品,毫無快節奏生活中“完成任務式”的購物狀态;人群中,許多老奶奶将選好的物品裝入背上的竹簍子中,絲毫不擔心會有人“順手牽羊”。小組成員體驗到了當地慢節奏的生活和淳樸的民風。

 

  禾庫鎮的建立雖然給搬遷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在對外交通上仍然十分不便,如今,禾庫當地的産業以車間制造為主,未來将往旅遊業方向發展,正在修建的7352國道和聯通南北部機場的工程為打造禾庫旅遊業奠基。

此次經曆,小組成員不僅感受到了“地道”的苗家文化,還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有了更加立體的認知,有助于小組成員将書本知識與現實結合,主動思考中國的經濟問題,發揮專業所長,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小組成員:盛寶誼、陳若怡、肖哲遠、趙芷娴

新聞稿撰寫者:盛寶誼、陳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