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走進山東東平,切實感受國家扶貧政策
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3044永利集团在暑期開展了《公民教育與社會實踐課程》,鼓勵2019級學生在保證疫情中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關于異地扶貧搬遷、合村并居等政策的調研活動。2020年7月17日至19日,國際經濟與貿易1903班崔然同學來到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鳳凰家園社區,對該社區合村并居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東平縣是全國第二、山東省第一移民大縣,肇始于1958年的東平湖庫區移民,已經走過60載春秋。其中,老湖鎮鳳凰社區作為東平縣最大的合村并居社區,其建設原因同樣可以追溯到庫區避險搬遷。目前,鳳凰家園社區共建成96棟新樓,均按照“4+1”模式設計,建設了52m³、80m³、120m³共三種戶型。
一、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對于一個社區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滿足好移民後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真正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才能有效地增加移民群衆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走進鳳凰家園社區,其内部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令參觀者大吃一驚。無論是綠化與整潔程度還是便民服務等,鳳凰家園社區都建設得比較完善,甚至勝過了縣城的大部分居民小區。
目前小區内建設有多處大型廣場、籃球場、兒童遊樂設施以及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小區内還有公安派出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大廳、中國銀行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處服務中心。除此之外,在社區周邊我們也發現了公交車站點、衛生室、大型商場、幼兒園、小學、全民健身中心等多種基礎設施,從各個方面滿足了移民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娛樂需求。一位居民向我們說:“雖然搬進社區後增加了更多物業費、水電費的開支,但是生活質量好了、環境衛生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解決了。”
人性化是鳳凰家園社區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調研過程中,最令調研人員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内部的一個集中祭祀點。有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調研成員,祭祀在當地農村是重要的事情,也是從祖輩傳下來的傳統。修建集中祭祀點,一方面是為了照顧到居民的實際需求,盡可能減少移民後的不适應,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環保的目的。
二、推進産業發展,提供就業機會
除了向社區移民發放補貼外,當地政府還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擴容倍增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策劃了一批移民産業項目,實施移民就業培訓,使扶貧開發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從根本上改善移民後群衆的生産生活條件。
目前,老湖鎮建立了多處扶貧産業園,為以鳳凰家園社區為代表的周邊多個合村并居社區的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在實地參觀距離社區較近的老湖鎮水利移民扶貧産業園後我們發現,目前園内的産業涉及面較廣,有服裝制造、農産品加工、編織等各個方面,移民後的社區居民可以依據自身實際情況擇業。相關政府公務員告訴調研人員,目前老湖鎮的水利移民區已經形成了包含鄉村旅遊、農村電商在内的十大主導産業,依據地區特色創立了安山大米、東平糟魚等多個品牌,産品銷往全國,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我收獲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啟示。鳳凰家園社區的居民滿意度高離不開移民工作中的“理解”和“用心”二字,而“授人以漁”的扶貧模式在根本上解決了住戶的貧困問題。實地調研使我對于家鄉的發展情況及國家政策增加了解,同時對于家鄉扶貧問題有了更深的思索,這也鼓勵着我更加有方向地學習專業知識,未來将知識運用在實處,為家鄉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國貿1903班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