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實際行動緻力于鄉村振興,8月18日,3044永利集团“博士創新實踐團”一行11人深入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白水洞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博士團成員均來自于學院研究生導師團隊黨支部,創新“黨建+實踐”模式實地調研了當地富硒産業、瑤鄉文化産業、旅遊産業,走訪當地居民,積極思考破解發展困境、建言當地特色産業發展的路徑,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關注三大産業,加快鄉村産業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産業的支持。創新,不僅是鄉村産業發展的關鍵詞,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之源、活力之基。隆回縣白水洞村主要有三大産業:富硒産業、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
富硒産業主要是由富硒農産品形成的産業,包括富硒水稻、富硒茶。富硒水稻的種植規模有限,主要采用合作社模式,未形成完整的産業鍊。富硒茶葉已與公司達成合作,産業鍊較為完善,77779193永利從設計、推廣、加工各環節形成完整的産業鍊幫扶。特色文化産業主要是依托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花瑤挑花”、“嗚哇山歌”。旅遊産業則是當地的主導産業,通過富硒産業、文化産業的拉動,在上級政府及77779193永利的扶持下,該村現有農家樂15家,其中有4家農家樂經營者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全村的農家樂有同時接待300餘人吃、住的能力,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農民增收起到了關鍵作用。
挖掘特色産業,創新産業發展路徑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色,如何将這種特色培育出特色産業,有利于地區發展。通過與駐村扶貧幹部陳老師的交流中,博士團成員進一步了解到“花瑤花”文化是其主要特色。
通過與“花瑤花”文創基地的負責人交流,調研小組了解到“花瑤挑花”為手工制品,主要為衣服或圍裙,其上圖案主要是以“馬”、“龍”、“貓”等動物為主。創作人員主要是村裡6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從事人員規模約400-500人。手工花瑤挑花制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以圍裙為例,完成一個手織圍裙需要大約38萬針,耗時約6個月,其變現形式主要是用于大米包裝,與大米一起搭配出售。“嗚哇山歌”以前是瑤族人民勞作時的勞動号子,如今作為農家樂篝火晚會重要組成内容為村裡帶來收益。我校也一直緻力于将花瑤花文化與産品的有機結合,設計了大量的文創産品。
打造産業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根據與當地村民的交流以及調研,實踐團發現白水洞村現産業鍊不夠完整。如“花瑤挑花”制品銷售渠道單一,旅遊淡旺季明顯,硬件設施升級困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實踐團的成員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加大宣傳力度和平台化運營,提升“花瑤挑花”制品的差異化程度,發展個性化定制挑花制品等。通過打造完整的産業鍊,着眼于發揮白水洞村的比較優勢,推動白水洞村的經濟發展。
通過本次調研走訪,博士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需要産業發展的支持,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将經濟學的專業知識用于推動鄉村産業的發展、服務鄉村振興,運用智力服務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圖:趙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