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學生園地
經貿院:走進長塘鎮生态文明之路


為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世情國情,觀城鄉新貌,看身邊變化,積極響應青春号召,7月6日3044永利集团社會實踐團隊王學甜等一行4人來到了臨湘市長塘鎮,開展為期3天的農村生态文明建設主題社會實踐。

臨湘市長塘鎮積極響應新農村生态文明建設号召,結合實際情況,圍繞“三清理”“四拆除”“三提升”工作重點,對8個村(社區)全域開展集中攻堅網格化管理。政府組織建好“五老協會”,做到戶戶上門勸導、引導、指導農戶清掃好、日常保潔好自家房前屋後的衛生;合理确定政府、村集體和農戶責任,實行“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制度。目前,長塘鎮已于2019年2月完成煙花爆竹全面清剿,并于2018年年底完成生活垃圾整改。


 

第一站,團隊成員們來到了長塘鎮社區垃圾中轉站進行采訪調研。工作人員介紹到,長塘鎮以往垃圾未經分類便在水泥牆所制成的垃圾箱中進行焚燒,不僅造成大氣污染,且未進行處理的有害垃圾對土壤危害極大。改革後工作人員每日收集每戶門前垃圾桶中的垃圾統一送至中轉站将可回收垃圾分離出後,再送至臨湘市垃圾處理站,将有害垃圾分離出并進行最後的垃圾填埋處理,這種處理方式更系統、更環保、更經濟。

為進一步了解企業對農村生态文明建設的影響,第二天隊員們前往長塘鎮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湖南君樂米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該公司法人代表黃澤茂先生首先向團隊介紹了君樂米業的市場情況,君樂米業在稻米生産中具有全産業鍊,且銷售方式做到線上采用“互聯網+”模式,線下零售店遍布各地。在提及對當地生态建設的影響時,他自信地說到:“我們的生産加工過程可以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在未來的生态建設中,黃澤茂先生堅定地表示要為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将稭稈加工處理成環保且利用率高的生物質顆粒。隊員們經實地采訪了解到,當前由于政策要求禁止焚燒稭稈,80%至90%的稭稈留于農田充當化肥,并未科學利用起來,此後團隊成員們通過查閱專業資料,與公司工作人員就稭稈更多、更環保的處理方法進行探讨,受到工作人員的贊揚。



第三天一早,團隊來到長塘鎮化糞池施工現場,村幹部朱小良先生為隊員們介紹了由玻璃纖維所制三格式化糞池的工作原理通過微生物發酵到一級沉澱再到二次沉澱,最後排出無味可供田間使用的水。為探究污水最終的流向,隊員們循迹來到長塘鎮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調研,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地下埋管道,與正在建設的化糞池連通,将集中收集到的村中與鎮上所有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經生物發酵的方式,形成發酵廢水後以科學的處理手段,直至達到排放标準。如此一來,不但有效解決了污水問題,還減少了洞庭湖的污染。


臨近傍晚,團隊成員還分組采訪長塘鎮不同年齡段的村民,村民們紛紛表示:“自當地政府建立起環境保護制度以來,生活的家園變得更整潔、更美麗,垃圾處理更為方便,在建工程化糞池是福利工程,我們當然要支持!”


經過三天的農村生态文明建設走訪調查,團隊成員們體會到基層村幹部的盡心盡力,也感受到村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對農村改革支持的決心,更深刻意識到生态文明建設還需要科學技術的推進。作為大學生,不斷努力學習本領、擴充知識,将科學與管理相結合,日後在打造人居和諧的農村生态環境上必定大有可為。(王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