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黨群工作
0202應用經濟學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1年)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1.學位授權點簡介

77779193永利于2000年獲得國際貿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批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獲批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應用經濟學學科擁有國際貿易學國家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應用經濟學進入B+學科。2020年首次進入三大國際權威大學排名,在Times學科評級中位列内地高校第13,經濟與商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學位點建立了一支包含多位國家級人才稱号獲得者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在校生2709人,已培養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傅自應等一批傑出校友。學位點堅持“文理工滲透、多學科交叉”的辦學特色,圍繞“格物緻知,培育精英,經世濟民,引領未來”的使命,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經世緻用的新時代經濟學人才,擁有湖南省國際貿易重點研究基地、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等10個高水平支撐平台。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等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600餘篇,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5項,獲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等部省級獎40餘項;完成資政報告150多項,其中獲政治局常委批示9次。

2.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現有專任教師110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75人,45歲以下教師為59人,具有境外經曆95人。專任教師生師比8.3:1,研究生導師生師比10.8:1。近年來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實施高層次人才支持與培育計劃,形成了高水平、多元化,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均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

3.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就業情況

2021年,招生全日制博士46人、全日制碩士91人(均不含留學生),錄取推免率為52.75%。成建制招收留學生35人,其中全日制博士17人。暑期舉辦了“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期間開展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候選人選拔工作,充分保證生源質量。

強化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管理,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測體系。修訂《研究生學術道德行為規範管理條例》,并開展學術道德、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培訓。大力推進研究生國際化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交流,累計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研讨90餘次。持續開展嶽麓經貿論壇、博士生論壇累計30餘期,邀請海内外知名學者、中央地方政府部門智囊專家開展前沿領域講座。學生高水平成果持續湧現,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World Development》等國内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國家和省部級學科競賽獎勵49項,其中“互聯網+”國家級金獎1項,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二等獎及以上5項。

加強學位論文的全流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了開題—中檢—預答辯—盲審—答辯的全鍊條質量監督機制,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學位論文,采取約談、延期畢業、停止導師招生、撤銷授予學位等措施。2021年授予博士學位25人,授予碩士學位182人。開展“三個精準”幫扶工程,所有畢業生全覆蓋一對一指導。博士畢業生就業單位集中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單位;碩士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8.8%,其中基層地區就業9人。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将立德樹人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着力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深入落實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總體實施方案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推動“将黨支部建在研究生導師團隊”。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考察調研77779193永利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将思政教育内容落實到人才培養各個方面,編撰《新時代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等課程思政素材庫,舉辦“課程思政建設研讨會”,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利用好第一課堂主陣地,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資源,引導學生辨析中西方經濟制度和經濟文化差異。

2.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感知了解國情社情。帶領研究生持續開展“經濟問題調查”“三下鄉”等活動,強化社會實踐、國情社情調查、公益與志願服務、基層理論宣講等實踐平台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功能。組建新思享·經緻行理論宣講團,組織“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扶貧點義務支教”等紅色社會實踐等社會實踐團7個,前往湘西十八洞村等紅色文化基地開展專題調查,培養學生對接國家戰略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三、學位授權點年度建設取得的成績

1.目标與标準

本年度深入落實了2020年修訂的學術型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按照“培養基礎紮實、視野開闊、德才兼備,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目标,設定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科研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較好掌握計算機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标準,并以研究生質量提升為核心,根據學科發展、社會需要,進一步規範了學術型和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健全分類培養質量标準,探索建立系統化的研究生學術規範教育。

2.基本條件

研究方向得到了整合提煉,在新修訂培養方案中設定了11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和7個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吸收專任教師12人;新增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本年度新增國家級人才項目領軍人才1人、“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和“芙蓉學者”青年學者各1人、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2人。科研能力快速提升,新增國家級項目22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科基金項目7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4項、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4項),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科研經費到賬2532.6萬元。獲第十五屆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11項,其中一等獎5項。

3.人才培養

3.1研究生培養質量明顯提升

全日制碩士招生來源“雙一流”高校占比29.8%,“211”高校占比61.1%,較同期提升了18.2%和26.4%。修訂碩士、博士培養方案,提升培養環節的國際化水平和學術标準,開設線上全英文課程7門;首次成功承辦省研究生暑期學校,邀請國内外16名知名專家為來自北京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156名學員授課。獲評省優秀學位論文獎7篇(博士1篇、碩士6篇),獲省級教研教改重點項目1項,省級課程思政項目及思政專項各1項;新增省級産教融合實踐基地1個,校級優質課程及課程思政各1門。

3.2國際交流持續開展,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承辦第二屆中非經貿合作嶽麓國際論壇;邀請英國牛津大學傅曉岚等海外學者開設線上學術講座8場;邀請日本東北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知名教授開設線上研究生國際課程;3位教師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出國訪問,5位教師獲科技部外國專家項目立項。聯合日本大阪大學等四4所全球知名高校申報2022-24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并獲得立項。

4.服務貢獻

4.1高層次智庫平台建設卓有成效

成立了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在《湖南日報》理論智庫專欄整版刊發智庫成果;中非經貿嶽麓論壇影響擴大,獲何報翔副省長專題調研;湖南财政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省财政廳對外聯合發布省财政科研基地研究課題,支撐我省“三高四新”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與省人大預算委聯合成立人大預算監督研究基地,并入選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與民建省委成立我省首個民主黨派與高校建立的新型智庫湖南民建經貿合作研究院。

4.2成果數量、質量再創新高

新增國家級領導人肯定性批示3項,獲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11項;1項成果入選《成果要報》,在《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報告》等國家級重要智庫刊物發表2篇,在《湖南日報》《新湘評論》《黨外人士建言》等發表8篇。智庫成果被自科基金委專題報送2項,相關觀點入選省“十四五規劃”、《關于加快長株潭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省商務廳和工業信息廳“十四五”規劃4項,被民建中央單篇采用2項,入選優秀建言2項。

4.3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

1人作為百位智庫專家應邀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國經濟報告》為黨建言;1人在博鳌亞洲論壇“經安會”分論壇作主題報告;嶽麓經貿沙龍邀請國内領域專家共話“推動對非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銀行大數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接受湖南經視、紅網等媒體采訪6次。1人被省參事室評為優秀參事;新增人大财經委員智庫專家2人,長江生态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專家2人;1人擔任世行項目咨詢專家。


四、學位授權點年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年度改進計劃

1. 2021年本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1)科研方向不夠聚焦,新的學科增長點有待加強;

(2)受新冠疫情沖擊及國際環境影響,學生赴境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留學的意願降低,參與國際交流受阻;

(3)政産學研深度融合有待進一步提升,持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能力有待加強;

(4)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深度不夠,需進一步提升學生科研的參與程度。

2. 下一年的改進計劃如下

(1)做好頂層設計,分類強化和落實領導責任,為學位授權點人才培養夯實體制機制基礎;

(2)通過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強化拔尖人才對學科的支撐;

(3)通過線上方式推動國際課程、暑期學校、外國專家學術講座與合作研究等工作,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要素;

(4)深入了解學科發展規律和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強化學科特色,謀劃學科布局,形成明晰的支撐本學科發展的子學科群;

(5)給予更多的制度與經費保障,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科研的全過程,在科研實踐中提升培養效果;

(6)加強學風建設,進一步強化學術道德規範方面的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