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利侯俊軍教授、嶽有福博士與合作者(葉家柏、孫克娟博士)合作撰寫的學術論文《供需循環實現穩就業的雙重保障效應分析》在《财貿經濟》2024年第5期刊出。《财貿經濟》期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重要學術期刊。

主要觀點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在促進經濟循環的過程中,作為連接生産、交換、分配和消費的紐帶,就業的穩定增長是經濟循環高效暢通的重要保障。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為此,準确衡量中國經濟循環的就業效應,對比分析内外循環及其演變趨勢,對實現“穩就業”政策目标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從新發展格局“經濟循環”的内涵出發,基于企業間的中間品供給循環和對企業的最終品需求循環測度了中國經濟雙循環的就業效應,并通過結構分解分析方法探究了就業變動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我國基本形成以國内循環為主、兼有國内國際循環聯動的雙循環就業增長模式,國内循環是實現穩就業的主體,這一特征在供給循環和需求循環中均表現出穩健性。供給循環效應和需求循環效應兩者抵消了就業強度效應對就業增長的負向影響,共同保證了中國就業的平穩增長。分解結果表明,實現“穩就業”的關鍵在于強化國内大循環的主體地位。其中,内外資企業間循環效應和國内對内外資企業的最終品需求效應是國内循環發揮“穩就業”作用的主要原因。相比内資企業間循環效應,内外資企業間循環效應對就業增長的影響更為“穩定”,且随着時間的推移,内外資企業間複雜循環效應逐漸成為驅動中國就業增長新的動力源和穩定就業新的潛力源。文章豐富了雙循環經濟效應的研究,并為政府實現“穩就業”政策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