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許和連 王倫 鄧玉萍:以活躍技術交易市場重塑出口企業競争新優勢

近日,永利許和連教授、鄧玉萍副教授、王倫博士合作撰寫的學術論文《技術交易網絡與出口企業成本加成——基于中國專利轉讓與許可的經驗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2024年第4期刊出。《中國工業經濟》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辦的權威學術期刊。

主要觀點

全球經濟競争格局的顯著變化、技術變革的加速不斷重塑企業的外部環境,迫使企業在創新中尋求内生發展動力。廣泛開展技術交易、提升技術交易網絡中的影響力是企業提升國際市場勢力、重塑競争優勢的有效途徑。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愈發不平衡,世界各國紛紛調整技術交易的戰略布局與政策體系,意圖把握面向未來的産業發展方向,提高科技創新的效益。2022年科技部發布《“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強調要建設高标準技術要素市場。科技部火炬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984年中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僅為7億元,2021年增長至37294.3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3.26%。技術市場活動不僅涉及知識交易,而且更應注重作為網絡主體的多邊互動行為。技術交易随着資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轉移而發生,或在交易過程中伴随着要素的轉移。以正式契約關系為基礎的技術交易因涉及大量節點企業、聯結不同紐帶而形成技術交易網絡結構,由此具備創新資源再配置與資源關系整合的雙重特征。專利轉讓、許可是技術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數據庫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累積發明專利申請14677182件,其中,發生轉讓、許可的發明專利申請分别為1026098件和61663件。越來越多的專利交易主體、頻繁的專利流動促使專利交易呈現一種網絡化趨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技術交易網絡中出口企業中心性對其成本加成的影響,不僅豐富和補充了社會網絡分析法在國際貿易、創新領域中的應用,而且為暢通企業等多主體間技術要素流動、促進科技創新與貿易競争新優勢相結合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啟示。

區别于既有文獻僅關注跨國技術轉移、區域技術轉移與出口的關系,文章率先基于技術交易輸出方、接收方之間的交易信息,運用複雜網絡方法構建技術交易網絡,科學評估了企業在技術交易網絡的位置,據此考察出口企業嵌入技術交易網絡對其成本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出口企業在技術交易網絡中的中心性提升顯著增加了其成本加成,且這一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克服信息壁壘、強化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機制實現的。異質性檢驗表明,企業處于輸出地位、企企型技術交易網絡帶來的成本加成提升作用更為顯著;同時技術交易網絡對西部地區、技術密集型行業、國有性質、從事加工貿易的出口企業成本加成提升相對更大。論文進一步從中國知識産權保護實踐、技術交易中介培育的視角,系統評估了技術交易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在技術交易網絡引緻的成本加成提升效應中發揮的催化作用,并發現技術交易的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至關重要。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推進、技術交易中介的建立及其功能完善均會強化技術交易網絡下的出口企業優勢,尤其是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中國創新驿站的試點政策導緻技術交易的成本加成提升作用從距離轉移服務機構20千米擴大到40千米範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