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3044永利集团祝樹金教授、段凡、邵小快、鐘騰龍的學術論文《出口目的地非正式制度、普遍道德水平與出口産品質量》在《世界經濟》2019年第8期上發表。

該文構建了一個包括出口商、目的地分銷商和潛在侵權商的博弈模型,研究了以普遍道德水平衡量的目的地非正式制度影響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機制及效應,并基于2003-2011年中國海關數據與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進行經驗研究。結果發現以普遍道德水平來衡量的目的地非正式制度改善,通過降低出口企業預期的違約風險及産品被侵權風險,促進企業出口更高質量的産品。目的地普遍道德水平對于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效應也依賴于目的地法治水平,二者之間存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
中國共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高出口産品質量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競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該文研究為提高我國出口産品質量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啟示,認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推動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要考慮貿易夥伴國家或地區制度環境、經濟發展的影響,而且也不可忽視文化沖突、道德信任等非正式制度等的影響,要加強信任和合作;不僅要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輸出我國産品和技術,而且要促進貿易夥伴國家或地區對我國曆史文化、道德習俗的了解,重視我國文化“走出去”,這樣更有利于我國出口産品質量提升和國際競争新優勢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