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綜述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理論,探索了内陸開放型經濟運行機理,并在分析了西部地區發展内陸開放型經濟的背景之後,構建了西部地區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進而在分析和借鑒現有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的基礎上,分别從産業開放演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商品區際貿易三大方面探索西部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最終把産業、要素和産品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内陸開放型經濟的“三位一體”梯級開放演進總模式與“五位一體”開放演進總路徑。最後,以重慶為案例,剖析重慶探索内陸開放型經濟發的經驗教訓。本書主要建樹:(1)探索了經濟開放、地域分工與産業空間演進、要素區際開放和産品區際貿易之間的動态關系,構建了主流經濟學家所忽視的要素空間優化、産業空間演進和貿易空間優化“三位一體”梯級開放演進機制。(2)在半封閉式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系統中,根據經濟開放、地域分工與産業、要素和産品空間優化機制,構建了西部地區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構架。(3)根據開放效應、集聚效應、比較優勢,設計了适合西部地區的産業開放、要素開放和産品開放模式和“三位一體”梯級開放演進總模式,探索了西部地區差異化發展模式下的異質性開放型經濟發展路徑和“五位一體”開放演進總路徑。本書主要創新:(1)首次嘗試構建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運行機制和西部地區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将要素空間優化、産業開放演進和貿易空間優化研究納入這個完整的框架,并做相應的經濟學解釋。(2)耦合新古典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和新貿易理論,構建了産業開放演進機制、要素空間優化機制和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運行機理,拓展了開放型經濟理論内涵。(3)構建了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區域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新貿易理論的學科的相關内容。在政策性大開發背景下研究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可能對新的邊緣學科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本書對西部大開發基本思路和内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做出了創新性設計,并提出:(1)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必須跳出“政策性投資拉動”的慣性發展思維,轉型到以開放促開發上來。(2)西部地區發展内陸開放型經濟,必須掃清内外部要素流動、産品貿易和産業轉移的障礙,否則就沒有産業開放演進、要素空間優化和貿易空間優化的可能。這對中我國中部地區發展内陸開放型經濟具有一定的推廣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