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許和連教授與王海成博士合作論文被評為“國際發展經濟學”2016年十佳中文論文

bc303c963eda4dff808ec92cf8796676.jpeg

近日,永利許和連教授與王海成博士合作發表在《世界經濟》上的論文《最低工資标準對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研究》入選《世界經濟年鑒2017》“國際發展經濟學2016年十佳中文論文(TOP10)”。

該文基于手工查找的2005—2010年全國2855個各縣區最低工資标準數據、中國工業企業和海關貿易數據庫的匹配數據,就最低工資标準對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自2000~2011年中國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并表現出兩個明顯的“U”形變化;最低工資标準顯著抑制了企業出口産品質量,這一結論在進行多項穩健性檢驗和克服内生性問題後仍然成立;分樣本回歸發現,最低工資标準對出口産品質量的抑制作用存在行業、地區和企業所有制間的差異,勞動要素密集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對于中部地區抑制作用大于東部,對于西部地區的影響則不顯著;對于國有企業的抑制作用大于非國有企業。這意味着最低工資制度并非一項“無人受損人人受益”的帕累托式改革,而是會出現赢家和輸家,重要的是二者存在于一個社會共同體内,如果不顧出口企業的實際情況,一味追求提高最低工資标準,而忘記這些規則本身的意義,則可能會對企業的國際競争力産生不利影響,反而會降低企業的雇傭能力和雇傭意願,最終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

該文的政策建議認為,第一,要加快完善适合中國國情的最低工資制度,并構建更為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體系。一方面,最低工資标準在調整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對出口企業的影響,避免顧此失彼,最低工資标準制定要考慮企業行業、所有制類型和地區間的差異;另一方面,消除貧困和保護弱勢群體,需要更加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制定《最低工資規定》的重要目的在于“維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那麼可以通過低保政策、個人所得稅政策等其他公共政策等同《最低工資規定》一起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以達到消除貧困的目的。第二,考慮到最低工資标準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大,公共政策需要加強行業針對性,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減輕稅負、緩解壓力,例如分類提高并明确可稅前計入成本的月工資标準,對于企業提高低收入員工工資,實行減稅獎勵、實行員工社保的财政補貼等。第三,由于效率損失使得最低工資标準對國有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抑制作用相對更大,因此應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薪酬體系,并通過引入外部股東和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第四,考慮到最低工資标準對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存在區域性差異,應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力度。

《世界經濟年鑒》為中央級期刊,創于197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現任主編為張宇燕研究員,該刊自2015卷始設“最佳論文”欄目,以評價上一年度世界經濟學及如下9個子學科最佳中文論文和最佳英文論文:全球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投資學,世界經濟統計學,國際發展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經濟治理學。世界經濟學十佳(TOP10)論文榜單由《世界經濟年鑒》編輯部組織評選并發布。候選論文均原發于221份期刊,包括中國大陸頂級中文期刊84份和全球最重要的英文期刊137份。論文的評分基于專家投票(權重0.3)、文獻引用(權重0.7)和刊物影響因子。其中,中文論文引用數據來自中國知網(CNKI),英文論文引用數據來自Google Scholar和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采集時間為2017年9月25日。選票向中國大陸2000餘名世界經濟學一線專家(含中國世界經濟學會420名理事)發放。

新聞鍊接:http://www.iwep.org.cn/cbw/cbw_xsqk/xsqk_sjjjnj/xsqk_nrxd/201711/t20171107_37311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