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新聞資訊
【CER】永利華嶽助理教授和謝銳副教授英文論文被SSCI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接收

S1043951X.gif

近日,以永利華嶽助理教授為第一作者,謝銳副教授為第二作者,77779193永利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蘇亞琴助理教授為第三作者的論文“Fiscal spending and air pollution in Chinese cities: Identifying compositionand technique effects”被China Economic Review接收。CER是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一本高質量SSCI刊物。

已有環境經濟理論預測财政支出與環境污染之間存在複雜的相關聯系,其中财政支出的各個部分,尤其是教育支出與科技支出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是環境經濟學家從新世紀起開始關注的問題之一。現有少數實證文獻利用國家層面數據檢驗了總體财政支出對環境污染的影響,但對于具體的财政支出各部分影響的探讨,尤其是利用一國之内城市層面數據,結合區域特征所進行的研究尚未出現,本文彌補了這一空白。

理論上,文章在Keeler et al.(1971)的基礎上構建了刻畫教育支出,科技支出與空氣污染關系的最優控制(Optimal Control)模型。實證上,本文采用中國284個地級市的面闆數據,以環保局數據中心提供的API數據為輔助,綜合使用動态面闆,空間計量等方法識别教育支出及科技支出對于空氣污染的影響。已有國家層面的文獻雖然報告了較為顯著的結果,但本文發現兩種支出的影響在中國均十分有限,其中教育支出的影響略大于科技支出的影響。從區域分析結果來看,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的環境效應呈現由沿海向内陸遞減的趨勢,同時空間溢出效應也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文章通過考察不同的空氣污染物,設置SAR和SDM模型,考慮财政支出的滞後效應,使用多種工具變量等方法綜合進行估計,得到了較為一緻和穩健的結果。結合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實際狀況,文章對于系數背後的機制提出了簡要解釋并進行了數量檢驗,發現教育支出未能轉化為清潔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在所考察時期内有效推動人力資本積累和産業轉型升級,而科技支出的有限效應來自于一個被作者命名為“三層漏鬥”的機制:環境科研成果産出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率不足,以及企業采納清潔技術的動力不足。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17.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