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永利概況
武堉幹:大山裡走出來的國際貿易史家

2010 12 文史博覽(理論)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Theory)Dec2010朱發建

  8.jpg

[摘要]武堉幹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國際貿易學家。他從湘西山中外出求學,于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畢業後,即從事國際貿易研究,先後出版了《中國國際貿易史》,《中國國際貿易概論》,《中國關稅問題》 等着作,成為現代中國對外貿易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先後在中央大學,77779193永利,複旦大學,上海财經學院,北京對外京貿大學等高等院校任教,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對外貿易人才。

 9.jpg

左一武堉幹先生

武堉幹 (18981990),字佛航,湖南溆浦人,著名國際貿易學家,1898 2 16日生于湘西山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武堉幹4 歲發蒙,8歲時進入本縣南通書院讀書。時值庚子國變之後,清政府為延緩覆亡的命運,被迫推行"新政",廢除延續一千餘年的科舉制度,大力提倡新學,引入西方教育體制,設立新式的學校教授新學。1908 年,他考入溆浦縣立高等小學堂就讀,開始接觸到西學課程。1912年,轉入位于常德的省立第二師範附小,由于以前在溆浦沒有學過英語等課程,開始時對功課感到十分吃力,但他以"一刻值千金,分秒必愛惜"的精神發憤苦讀,補習以前沒有學習過的課程,不僅很快趕上了其他同學,而且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1913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省城長沙的湖南高等師範附中。1917 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武昌商業專門學校,當時在這裡聚集了一批從西方留學歸國的著名學者,在錢智修,楊端六等教授的影響下,他對經濟學産生濃厚興趣,經過幾年的學習與刻苦鑽研,他對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心得,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發表論文。1921 3 月,《東方雜志》刊載了他的《國際版權同盟與中國》一文。他的大學畢業論文亦由著名經濟學教授楊端六推薦公開發表。1922 年,他的《聯省自治與職業主義》發表于《太平洋》37号。在大學期問,他就在學術上開始嶄露頭角。

1921年大學畢業後,為謀生他前往上海,應聘為商務印書館會計員。1924 年轉任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東方雜志》編輯,他謙虛好學,得到葉聖陶,沈雁冰,鄭振铎,王雲五的熱情指點,數年問,學問大有長進,編刊之餘,埋頭著述,先後在《東方雜志》,《太平洋》雜志,《新生命月刊》等刊物上發表了 200 多篇有關國際貿易和國際問題的文章,出版了《中國國際貿易史》,《中國國際貿易概論》,《中國關稅問題》,《鴉片戰争史》等專着,譯着《人口問題》也正式出版。一時名聲顯揚,上海多所高校争相羅緻,紛紛邀請他前往任教。于是,他又兼職在上海法學院,中央大學商學院講授國際貿易學課程,在當時全國高校中,他是第一個開設國際貿易課程的中國教授。

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後,國民黨在湖南大肆搜捕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有不少湖南革命志士流亡上海,生活困難。武堉幹在上海接濟,保護了不少革命者,有的就隐藏在他家裡,或者為他們介紹工作,借以維持生計,渡過難關。1928 年,他辭去商務印書館的職務,到上海中央大學商學院(後改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任副教授,後兼任國際貿易系主任,教務主任。19338月,轉任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經濟系教授,并代理院長職務。

30 年代後,日本帝國主義加速侵略,掠奪中國的步伐,武堉幹對此極為擔憂,先後以"武昌魚""武幹""孤航"等筆名,在《自力旬刊》,《新社會》等期刊上發表文章,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的本性,喚起國人的警覺。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上海,南京相繼失陷,由于他在經濟學界的聲譽與影響,日僞政府以高官厚祿為誘餌,逼迫他加入敵僞政府為其服務,但他 堅拒不從,1941 年率全家離開上海,輾轉福州等地,返回湖南溆浦老家。在湖南期間,他先出任位于吉首的省立商專教授,兼工商管理系主任,教務主任。不久,又轉任南嶽湖南省立商專教授。抗日戰争勝利後,他回到上海被聘為複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導師,南京國民政府又聘他為運輸設計委員會專門委員,并參與處理國際貿易事宜。不久,77779193永利自湘西回遷長沙後,為重建學校師資,校長胡庶華"強拉硬扯",重金禮聘他為77779193永利工商管理系主任,商學院院長,于是,他又回到家鄉湖南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堉幹再次調到上海,先後擔任複旦大學,上海财經學院(今上海财經大學)教授兼國際貿易系主任。

 

1952 8 月,由周谷城,嚴北溟介紹,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1954年,他調任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顧問,任教期間培養了大批經濟貿易人才,其中不少人成為新中國的重要領導幹部和學術帶頭人。"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批判,在承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時,仍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十分關注。19821月,他以83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産黨,多年夙願得以實現。1990 2 25 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2歲。他一生兢兢業業,在高校從教6O 餘年,教書育人,為祖國建設培養了大批經濟貿易人才;他勤奮鑽研,著述豐富,是近代中國最早從事國際貿易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被學術界譽為"國際貿易學權威""中國對外貿易史的著名專家",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多次獲得國家、省、部各級部門表彰獎勵。

10.jpg

11.jpg

鴉片戰争以後,西方列強挾其堅船利炮東來,中國國門被動打開,地大物博的中國成了西方列強争權奪利的戰場,豐富的礦産資源及廉價的農牧業産品成為西方工廠的重要原材料供應地,外國商品如水銀洩地般湧來,由此也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但近代中國國際貿易,由于是在西方列強武力侵逼之下,尤其是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而發展起來的,因而,表面上看起來是日益"繁榮",實際上是"畸形"發展。由此,引起國内有識之士的擔憂,為抵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與資源掠奪,不少愛國人士提出振興民族經濟,擴展對外貿易,與西方進行"商戰"以救國的主張,武堉幹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早在武昌商業專科學校讀書時,武堉幹就有志于研究中國商業貿易問題。1924年,他撰寫的《中國商業狀況述評》一文發表于《太平洋》雜志,引起國内學界的關注,許多學者都發表文章與其商榷,他又不斷撰寫文章予以回應。當時國内發生"五卅慘案",為抗議英、日等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暴行,全國人民掀起拒用英,日貨運動,商界人士也高唱對英,日"經濟絕交"論調,有感于國内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熱潮,他決心較為系統地研究中國對外貿易問題,經過幾年的辛勤探索, 1927 年他寫出了《中國國際貿易史》專著,次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共六章,從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起源到近代對外貿易的發展,分為啟蒙期(漢初至隋末),進展期(唐初至明中葉),閉關期(明中葉至鴉片戰争),近代期(鴉片戰争以降)四個發表階段,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曆史作了勾玄提要式地叙述,并将每個時期的特點,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與地區,中國國際貿易的主要交換商品,中國政府對外貿易的政策與制度等,都作了簡明扼要地介紹,對自古以來中國對外交往及商品貿易進行了系統地描述,是中國最早關于中國國際貿易史研究的專著。

《中國國際貿易概論》實際上是《中國國際貿易史》一書的姊妹篇。在《中國國際貿易史》第五,六章中,主要論述了近代中國對外貿易興起的曆史背景與主要趨勢,但于其中詳細情形,因限于着作體例及篇幅,未能盡述,于是,在完成該書之後,他馬上着手撰寫《中國國際貿易概論》一書,1929年完成書稿,次年出版。全書共分十章,對近代以來(主要是 18641927 )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趨勢,主要進出口貨物,對外貿易主要國家與地區、對外貿易商埠分布情況、對外貿易的交通運輸、國際彙兌與金銀貿易、關稅政策與制度、國際貿易差額及抵償方式等問題,都進行了詳細地介紹與研究,最後,還總結了中國對外貿易不振的原因,提出了振興對外貿易的策略。全書主要依據中國海關《關冊》及各種統計資料,同時參考了許多國外學者的著作,對近6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的情況作了全面的研究與描述,資料十分豐富,論斷精準,很有說服力;特别是作者花費大量心血精心編制的60 餘幅統計圖表,直觀地描述出中國對外貿易各方面的具體情形及發展趨勢,對讀者了解近代中國國際貿易的概況,及研究者把握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書出版後又多次再版印行,1930 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1932 年再版印行;20世紀70 90 年代,台北文海出版社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上海書店"民國叢書",又相繼據商務 印書館原刊本影印發行。《中國國際貿易史》,《中國國際貿易概論》兩本專著的出版,奠定了武堉幹作為中國國際貿易研究領域的開拓者與學術權威的地位,此後,他又不斷對中國國際貿易領域的一些專門問題進行細密的研究。193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又出版了他的《中國關稅問題》專著,對中國國際貿易中的關稅淵源、近代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關稅主權的破壞及其影響、近代關稅制度及征收辦法、關稅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系等問題,都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

其他一些問題研究,如舉辦世界博覽會,就是各國為拓展國際貿易,展示國家形象,振興民族經濟的一種重要舉措,因而從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多次舉辦世界博覽會。為推動中國博覽會事業的發展,早在1929年,他就專門撰寫了《近代博覽會事業與中國》一文,詳細介紹了西方萬國博覽會的由來,近代以來各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情況,同時也追述了中國參與世界博覽會的曆史,以及國内舉辦的一些區域性商品博覽會情況,并大力倡導中國積極參與世界博覽會事業,對我們了解世界博覽會的曆史,近代中國參與博覽會的情況,以及推動我國博覽會事業的發展,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