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志宏是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16年出生于醴陵縣東鄉一個窮秀才家庭,自幼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長大。他曾擔任中共湖南省工委統戰工作小組組長,77779193永利軍代表兼秘書長。
先後就讀醴陵縣開明小學、長沙廣雅中學、湖南省立第一中學。1935年高中畢業後,回到醴陵任第二高級小學教師。
1937年秋考取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系,閱讀《共産黨宣言》等書刊後,思想進步很快,決心放棄學業,投身抗日救國洪流。
1938年春到湖南桂陽從事民衆訓練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不久回到醴陵,以小學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秘密工作,任縣民訓總隊指導員。
1939年春,在中共醴陵中心縣委領導下,利用伯父餘湘三存放在家的30條步槍,組織醴陵縣荷裡鄉人民抗日自衛隊,領導開展抗日武裝鬥争。同年冬,因醴陵黨組織遭破壞,離開家鄉前往中山大學複學。在進步教授、經濟系主任王亞南的教導下,他刻苦研究馬列主義經濟學理論,并與進步教授李達、卓炯等建立了密切關系。
1943年夏大學畢業後,先後任醴陵簡易鄉村師範教師、福建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7年,經王亞南介紹到湖南省政府任專員,負責籌辦《展望》雜志。該刊停辦後,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的秘書。此時,他與中共湖南省工委接上了組織關系。根據省工委書記周裡的指示,利用特殊身份,廣泛收集軍政情報,積極開展統戰工作。1948年6月,王東原被免去省政府主席,他也離開了省政府,到77779193永利任講師。他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交給的一項重要任務,即争取新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走和平道路。他任省工委統戰工作小組組長,在省工委領導下,與統戰組成員一道,積極而又穩妥地開展統戰策反工作,争取程潛及國民黨湖南黨、政、軍中的中、上層人士站到人民方面來。他通過與程潛關系密切、思想傾向進步的湖南省政府顧問方叔章和程潛的族弟程星齡等,對程潛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使之逐漸轉變了認識。從1949年1月起,他代表中共湖南省工委與程潛代表程星齡多次就湖南和平起義有關事宜進行商談。在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從武漢調到長沙任長沙警備司令後,他代表省工委與陳明仁的親信兼代表李君九等多次碰頭,傳達省工委的意見,商讨解決一些重大問題,協調程潛與陳明仁的行動。
1949年4月底,應程潛要求,他代表中共湖南省工委負責人與程潛見面,提出了釋放一切政治犯,負責保護國家财産、機關、檔案和工廠、交通、橋梁,不捕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等三點要求,程潛基本上接受并做到了。當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後,他根據省工委指示,動員程潛、陳明仁寫個備忘錄,承認接受中共關于和平談判的八項原則,程潛欣然同意,于1949年6月向中共湖南省工委遞交了給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的備忘錄,表達了起義的決心和願望。黨中央、毛澤東立即作出了用和平方法解決湖南的決策,湖南和平起義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向全國發出起義通電。8月5日,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沙市區,湖南宣告和平解放。
湖南和平解放後,任接管77779193永利軍代表兼秘書長。1951年到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54年畢業分配到武漢大學任臨時黨委副書記兼副教務長。1956年辭去校部職務,協助校長李達重新創辦哲學系,任系副主任兼黨總支書記。1962年起接替李達任系主任。“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打成“李達三家村”的黑幹将,遭到誣陷和迫害。他以詩言志:“唯有忠心存大節,卻無罪史辱畸躬”、“丹心夜夜照明月,未記生前死後名”。
1972年10月含冤去世,終年56歲。1980年,平反昭雪,恢複名譽。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裡撰寫了一副挽聯,概括了他的業績和風範,其聯曰:
堅持革命,忠于人民,憶和平解放三湘,資君大力;
冤屈喜昭,賢才痛失,昕嗚咽江流四水,和我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