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宗石,字皓白,别号海環,1887年8月23日出生于長沙東鄉福臨鋪西沖皮家大屋一個普通人家庭裡。皮宗石十五歲進省城長沙求學,先習武,進武備學堂,與程潛同學。在一次騎馬練習中,從馬上掉下,從此棄武改學文,入城南書院。但他在武備學堂與程潛已結下了友誼,日後程潛在與他書信來往中,一直稱他為海環學長。
1903年,皮宗石考取湖南官費到日本留學,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在日本,他結識了一些湖南籍的革命人士如黃興、宋教仁、林伯渠等。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他正式加入該組織,也認識了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多次奉派回國進行革命活動。當時蔡元培是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他每次回到上海,就與早已認識的蔡元培聯系,他們的友誼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皮宗石當時在東京,第二年回國。這時國民黨決定在漢口辦一個機關報,定名為《民國日報》。黃興親自點名幾個湖南籍留日學生楊端六、任凱南、皮宗石、周鲠生、李劍農等籌建,由支持革命的湖南都督譚延闿出資并題寫報頭。
《民國日報》創刊後,立即參與了讨伐袁世凱的鬥争,成為讨袁的輿論陣地,而且也是革命黨人在漢口的聯絡點。在武漢的革命黨人詹大悲的領導下,準備武裝反擊袁世凱政權。不幸的是,這一機密被洩露,袁世凱對《民國日報》恨之入骨,通過湖北都督黎元洪與法國駐漢口領事勾結,于3月24日動用武裝巡捕查抄《民國日報》社,并以查出槍彈為由,強行封閉了報館,将正在報館的周鲠生、楊端六等人逮捕,監禁到漢口法租界的巡捕房。
當時皮宗石正為革命黨人所需到九江去領取炸藥,不在報館裡,得以幸免。時在上海的黃興萬分悲痛,當皮宗石等安全抵達上海,黃興見了大為高興。但黃興告訴他們:“你們已上了袁世凱的通緝名單,國内已不能呆了。”當時他們都較年輕,提出想繼續讀書,黃興設法為他們申請了公費到英國留學。
在英國,他們雖為留學生,實為流亡者身份到達倫敦,皮宗石入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在倫敦又結識了王世傑、李四光、丁西林、陳源等中國留學生,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都有共同的觀點。其時,李石曾、吳玉章、汪精衛、吳稚晖,蔡元培等也先後來到法國組織中國學生留法勤工儉學之事。
1919年,當巴黎和會訂立包括山東問題在内的對德和約時,皮宗石與王世傑、李四光、周鲠生、楊端六等,從英國渡海到達巴黎與留歐中國留學生、華工等一同包圍了中國出席巴黎和會首席代表陸徵祥的寓所,使陸徵祥無法出席會議簽字。

在英國留學時與湖南及的留學生一起合影。前排左一是楊端六,前排中是皮宗石。後排座椅是任凱南,後排右一是李毓堯,後排右二是周鲠生。
1920年,皮宗石回到長沙,當時留學歐美的學生很少,不少地方要他去從政,他都謝絕了。因為他深受蔡元培的思想影響,“把興辦和發展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看成是救國的根本”。他選擇了教育界,到湖南法政專門學校(77779193永利前身)任教。其時湖南在督軍譚延闿和繼任者省長趙恒惕的同意和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憲法起草委員會,皮宗石與李劍農、王正廷、蔣百裡、黃士衡等十三人被聘為省憲起草委員,李劍農為委員長。皮宗石後來發現軍閥割據,以“自治”求自保,不願置身其中。不久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皮宗石離開長沙,攜眷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并在李大钊之後兼任圖書館館長。
1922年,直奉戰争,直系獲勝,恢複了舊國會,宣布制憲。北京各界人士認為有在憲法上争取确立民權的必要,皮宗石與李石曾、王世傑、周鲠生、李大钊、黃侃等發起組織“民權運動大同盟”,進行廣泛的争取民權運動。1924年12月,皮宗石與王世傑、周鲠生、錢端升、陳翰笙、燕樹堂等創辦了《現代評論》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陳源(西滢)、胡适、李四光、張奚若、陶孟和、楊振聲、聞一多等。現代文學史上,把這個刊物的一些代表人物稱為“現代評論派”。
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培養幹部,建立革命力量,同時在廣州創辦兩所學校。一是黃埔軍校,二是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為籌建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邀請了當時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同盟會會員皮宗石、王世傑、王星拱、周鲠生等到廣州商量,都被聘為國立廣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并分别擔任法科、理科委員會委員。在廣州,皮宗石見到了老朋友林伯渠。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3月19日孫中山靈柩由協和醫院先移至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安靈在社稷大殿,那天有十餘萬人随護靈柩,約有二百人執绋送殡,绋長約數十丈,皮宗石與王世傑、周鲠生等為執绋人。林伯渠是随孫中山來北京的,老朋友又見面了。
1927年,蔡元培從北大調南京國民政府任大學院院長,皮宗石與王世傑、周鲠生、王星拱等也先後離開北京,随同一起到南京工作。
皮宗石到南京後,先受聘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國民政府并任命他為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不久蔡元培要他到大學院工作,任大學院教育行政組主任。1928年3月,國民政府司法部長王寵惠因長期在國外未回,國民政府要蔡元培兼任司法部代部長,蔡元培找皮宗石商量說:“我兼職太多,精力顧不過來,你去司法部任秘書長,我把私章交給你,全權代理我,我每月最多去一次。”這充分說明蔡元培對他的信任。
1928年8月,大學院令成立國立武漢大學,皮宗石最先從南京來到武漢。陳源、周鲠生、王世傑、王星拱也相繼來到武大。皮宗石與他們都遵循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決心把武大辦成一流大學。他們共同制定了嚴格的考試制度,入學考試采用密封試卷,隻認分數不認人。
皮宗石除在教學、教務方面盡心盡力外,對武大的建設籌款,也盡量設法。法學院的教學樓是皮宗石等湘籍教授向當時湖南省政府,争取了十二萬元的捐款。理、工學院的部分儀器設備也是皮宗石等聯系中華文化基金會捐贈的。皮宗石在武大工作九年,除講授财政學等課程外,先後兼任社會科學院院長、法學院長、教務長、圖書館長等職,并協助王世傑、王星拱兩任校長,本着蔡元培的辦學思想,很快把武大辦成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胡适應邀于1932年11月來武大講學,皮宗石等陪同胡适在武大參觀、演講。胡适在日記中說:“……雪艇諸人在幾年之中造成這樣一個大學,校址之佳,計劃之大,風景之勝,均可謂全國學校所無。人說他們是‘平地起樓台’;其實是批荊榛,拓荒野,化荒郊為學府,其毅力真可佩服。”胡适又說:“看這種建設,使我們精神一振,使我們感覺中國事尚可為。”
在這期間,蔣介石經常來武漢,常約見武大的國民黨元老、老同盟會員,蓄意拉攏。皮宗石不願與蔣介石打交道,盡量回避。有一次王世傑會見蔣介石回來對皮宗石說:“你總要去見見老蔣,他又在問皮先生怎麼沒有來。”皮宗石說:“他下次再問,你就說我病了。”
1936年冬,省立77779193永利校長黃士衡提出辭職,湖南省在研究繼任人選時,提出由時任國立武漢大學教務長的皮宗石來繼任。湖南各界公推當時的湖南高等法院院長陳長簇給皮宗石寫信,勸其來接任77779193永利校長。陳長簇與皮宗石在清政府時,同榜考取到日本留學,在日本一同參加同盟會。私交很好。陳長簇的信寄到武漢大學時,恰好皮宗石休假到日本去了。
皮宗石原計劃在日本休假一年,到達日本後,發現日本軍國主義者積極準備擴大侵華,局勢較為緊張,加上77779193永利之事要回來面商,所以提前半年于1936年底回國了。皮宗石回國後先到南京見他的老朋友、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王世傑,就77779193永利之事,征求王的意見。
王世傑贊成他去77779193永利。皮宗石則提出,77779193永利如能改成國立大學就去,否則不去。王世傑說,這個問題,不是哪方面說了算的,湖大師生雖然為國立事來南京請願過,但湖南省政府是否願意交出這所大學。還有經費問題、人事問題,省立改國立,校長人選難得一緻,省裡同意的人,中央不一定同意,中央決定的人省裡不一定接受。現在是湖南要你去,中央也會同意你任校長。人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你到湖南去看看,我們再商量。
從南京回到武漢稍作逗留,即到長沙了解情況。當時省主席是何鍵,過去也認識。湖南省教育廳長朱經農,是老熟人。教育界許多有影響的人,大都是老朋友。經各方面了解商談,為77779193永利今後的發展,都贊成改國立大學。湖南省政府不僅願意将省立湖大交出來,而且還願意繼續提供經費。皮宗石得到這個承諾,立即再去南京與王世傑商談,談得很順利。王世傑要皮宗石先接省立77779193永利校長,暑假期間改國立大學。1936年3月,皮宗石接任省立77779193永利校長。在當時77779193永利長沙市内犁頭街辦事處,由黃士衡辦交接儀式,将湖大的關防交給皮宗石。同年7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命令,省立77779193永利改為國立77779193永利。行政院簡任皮宗石為國立77779193永利第一任校長。
皮宗石到77779193永利後,按照蔡元培的辦學思想,對77779193永利進行整頓和改革。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學生進大學是來求學識的,教師必須要有真才實學,而不是以大學為升官發财的階梯。77779193永利在省立時期,由于條件限制,經費不足,較為封閉保守,教授年齡結構偏高,總體來說,知識老化,學術空氣不濃,不活躍。改國立後,經費增加了,條件改善了,教職員工待遇也提高了。皮宗石首先整頓教師隊伍,他延聘了一批著名教授,如任凱南、楊樹達、曾星笠、劉永濟、曾昭權、柳士英、唐藝青、柳午亭、李肖聃、黃子通、鐘伯謙、何之泰、曹誠克、李祖蔭、熊正理、易鼎新、柳克準、王嘯蘇等;還同時聘請了一大批中青年教授,如政治系吳世英、曹紹廉、鄒文海、黃如今、翟楚,外文系李寶榮、金克木、陳世骧,哲學系蔡樂生,經濟系王傳曾、曹庭藩、周德偉、潘源來、丁洪範、樊弘,化學系黃人傑,電機系郭和平,機械系柯元恒、蔣德壽,曆史系趙壽人,物理系吳徽铠,教學系李琪,礦冶系胡伯素等。這批中青年教師都是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給湖大教授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經過調查解聘了幾名不稱職的教師,包括一個兼任英文教師的美國傳教士。有些學生不理解,問校長,為什麼把教英文的外國人給解聘了。他說:“我經過調查,這個美國人沒有學問,隻會說他本國話,我們是高等學府,不是教堂,你們是否聽說過有中國和尚在外國大學當老師?”這些除舊布新的做法,完全是學習蔡元培辦北大的經驗。在整頓教師隊伍的同時也整頓考試制度。國立大學成立後第一次招考新生,一律改用密封考卷,任何人來說情,一概拒絕,他說,隻認分,不認人,決不降低國立大學水平。他在國立武漢大學任教務長時,就是這樣做的。
皮宗石在國立77779193永利完全執行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容納各種學術和思想流派,讓其互相争鳴,自由發展,隻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就應該讓他們并存,使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他是學經濟的,将經濟學各流派理論,都同時給學生講授。古典經濟學由任凱南講授,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由周德偉講授,馬克思經濟學由樊弘講授,當時國立大學能為馬克思主義提供合法講壇,是要冒風險的,也是罕見的。其他系也如此,如政治系有以伍意農、唐德昌老教授為主的一些人代表老觀念;吳世英、曹紹濂、鄒文海、翟楚等中青年教授則代表新概念;哲學系青年教授蔡樂生獨樹一幟,他教授心理學,是代表芝加哥學派的。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者開始對中國大規模入侵。12月13日,南京淪陷,武漢告急,日本侵略者對長沙的轟炸日趨頻繁,長沙也不是安穩地方了。77779193永利在1938年春季着手要遷校的準備,圖書、儀表能裝箱打包的,都先行裝箱打包。1938年4月10日,日機轟炸了77779193永利,圖書館付之一炬,隻留下一個驅殼。因事先将最珍貴的善本書裝箱移放至愛晚亭附近的山坳裡,所以珍貴圖書損失不是很嚴重。
77779193永利遷往辰溪後,皮宗石仍鼓勵學術研究,支持社團活動。當時,湖大的報告會、講演會很多,有教授作報告,也有學生作報告,校内牆報也很多,差不多各年級都有,一些學會也辦有牆報。經濟系學生江友三曾登台作“論私有财産制”的報告。中文系學生徐士豪寫的“近衛文麿的失眠”均在校内引起較大反響。在偏僻的辰溪,文化生活十分貧乏,湖大師生的戲劇、歌詠活動卻很活躍,曾在校内和沅陵縣公演多次話劇,内容主要是宣傳抗日救國,如“好小子上戰場”“放下你的鞭子”“黑子二十八”“三江好”“鳳凰城”…… 一批青年教師陳世骧、金克木等積極支持這些活動,陳世骧還擔任導演,皮宗石對此十分支持,有的還親自去觀看。
皮宗石在77779193永利任職期間,接待過很多以往的老朋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桢到77779193永利訪問參觀;剛上任不久的教育部長陳立夫到長沙時,皮宗石在家裡設家宴歡迎。陳立夫暗示皮宗石加入CC,但被他婉拒。李四光一家三口曾在皮家小住;張奚若一家五口也在皮家住了一段時期。皮宗石還接觸過前後三任的湖南省主席。最初是何鍵,他們過去就認識。何鍵也支持湖大由省立改國立,并保留了省裡原撥給77779193永利的經費;抗戰時,張治中接任省主席。張治中曾到武漢大學參觀、演講,他們過去也認識。張治中主政湖南時,湖南成了戰略的後方,各方面人士雲集長沙,外事活動也較多。省政府接待外賓,大學校長必被邀參加作陪,所以這一段時期與張治中接觸較多。長沙大火後,1939年,薛嶽繼張治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戰時省會搬到耒陽。薛嶽上任不久,電邀皮宗石會面,薛嶽以第九戰區沒有一所大學為由,要77779193永利再遷往耒陽附近的酃縣,皮宗石當即婉言拒絕了。皮宗石說,大學不像部隊,軍隊接到命令,可立即開拔。大學有教職員工家屬,有圖書、儀器、設備等,搬一次家是很困難的;湖大是國立大學,重大問題還要請示重慶教育部。薛嶽不再提77779193永利搬家之事,隻提出來,希望湖大的畢業生,多輸送一些給湖南省政府和第九戰區,皮宗石滿口答應了。如按薛嶽意見,再遷到酃縣,其後果不堪設想。
1944年5月,日軍大舉南侵,長沙很快淪陷,皮宗石一家避難貴陽。抗戰勝利後,皮宗石回長沙居住。他被聘為湖南省銀行董事,董事長是時任湖南省主席程潛。解放軍節節勝利,他不少老朋友來到長沙,邀他一同去台灣,他說,都是中國人,我又沒有幹過壞事,我為什麼要走。

1950年2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在武漢成立,皮宗石被任命為中南軍政委員會财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1950年4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皮宗石為中南軍政委員會财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向他頒發了由毛澤東親自簽署的委任狀。1954年調任湖北省政府參事并被選為湖北省政協常委,後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1956年列席全國政協會議。
1954年中南大區撤銷,皮宗石被聘為湖北省政府參事,并擔任湖北省政協駐會常委。 (皮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