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醞釀成立中國共産黨和湖南黨組織的峥嵘歲月中,有一位傑出的青年,與毛澤東、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為五四運動在湖南的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湖南黨組織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生命的征程雖然非常短暫,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不久即已離開人世,但在湖南人民革命鬥争史上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業績,這位傑出的青年,就是當時在湖大前身之一——湖南商專就讀的青年學生彭璜。
在黨的95歲華誕及77779193永利定名90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他短暫輝煌的人生足迹,向這位千年學府、百年名校的傑出校友緻以最崇高的敬意!
彭璜,字殷柏,亦作蔭柏,1896年11月出生,湖南湘鄉人。父親體弱多病,家庭經濟拮據,因得房族的幫助,才得以進入湖南商專學習。湖南商專創建于1911年,原名商業教員養習所。1912年改為中等商業學校(毛澤東同志曾在校就讀一個月),1913年改名商業專科學校,1914年定名為省立甲種商業學校。1916年,湯松先生出任校長,呈請改名為省立商業專門學校(簡稱商專),分設本、預科,招收專門部學生一百名,學制3年,從此跻身湖南高等學校之林。湯松校長延聘楊昌濟先生出任教務主任并兼國際商法及倫理學教授,其他知名教師則有李肖聃、李六如、李青崖、曹典球、蔣友文、陳友古、張麓村等,碩彥鴻儒,極一時之選。1917年,工專遷至嶽麓書院舊址,商專遂遷落星田工專校址,并招收甲種部兩班,全校計約五百餘人。1926年2月1日,商專、法專與工專合并成立77779193永利。

(圖1:就讀湖南商專時的彭璜同志)
湯松校長思想開明,對于學生反對軍閥和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均極端贊同,陰為助力。因此,當時長沙每有運動,倡率遊行,商專學生都走在前列,精神激憤,見者感動,湯校長亦呼召奔走,不遺餘力。
五四運動爆發後,剛從上海回到長沙的毛澤東立即領導新民學會會員深入長沙各校,親拟傳單,動員青年,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此時正在商專就讀的彭璜也義憤填膺,積極投身長沙學生愛國活動的發動和組織。在同鄉同學易禮容的介紹下,他與毛澤東相識并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5月下旬,北京大學南下宣傳團成員、湖南高師畢業生鄧中夏來到長沙宣傳五四運動。毛澤東于25日上午召集商專學生彭璜、易禮容,工專學生柳敏,法專學生夏正猷、黎宗烈等長沙各大中學校代表20馀人在楚怡小學集會,聽取鄧中夏關于五四運動詳情的報告。彭璜等人對北洋政府外媚強敵、内壓人民的罪行甚為憤慨,極力支持毛澤東關于迅即籌建湖南學生聯合會、發動各校罷課的提議。會後,彭璜為重建學聯日夜奔走。經過各校代表的宣傳、醞釀,湖南學生聯合會于5月28日宣告成立,彭璜被各校代表選為副會長,法專代表夏正猷當選會長。後因法專沒有執行學聯關于罷課的決議,引起各校不滿,夏正猷辭職,改選彭璜為會長。學聯即在落星田商專校内辦公。
随後,以彭璜為會長的省學聯領導長沙大中各校相繼組織講演隊、戲劇隊和救國十人團,每天輪流到街頭開展反日愛國宣傳和抵制日貨運動,愛國高潮在長沙古城洶湧澎湃起來。彭璜還趕赴當時湖南第二大城市衡陽,同湘南學生聯合會骨幹夏明翰等人一起商讨措施,使衡陽和湘南各縣的愛國運動很快掀起高潮。6月6日,工專學生在嶽麓書院赫曦台演出話劇《青島風雲》,“情節奇離,意氣悲壯,觀者為之泣數行下。其中歐戰講和一幕,尤為别開生面,引起一般人之世界觀念也。”6月10日,該劇又在溁灣鎮向上寺公演,演員“現身說法,意氣極為激昂。一時觀者數百人,胥為感動,鼓掌之聲不絕。”6月22日,工專學生又在長沙城内排演反映朝鮮亡國史實的話劇《亡國鑒》,“情緻逼真,演到沉痛之處,歌泣失聲。”觀衆達二千馀人。6月21日,長沙各校教職員及學生代表百馀人在省教育會開會讨論抵制日貨等事項,彭璜發表演說,指出“ 此次學生作事,當有堅忍的精神,既認定題目絕不稍變。”體現了鬥争到底的勇氣。彭璜的卓越才能深受毛澤東的賞識,不久加入新民學會,并迅速成為學會的骨幹。

(圖2:落星田湖南商專校舍)
為了統一鬥争目标,統一行動,毛澤東與彭璜等決定把湖南學聯、救國十人團和國貨維持會等合并成立各界聯合會。7月9日,彭璜以省學聯名義邀請泥木,輪船,印刷出版等30多個行業和基督教青年會、長沙縣農會及各學校的代表60馀人在商專召開茶話會,商讨組織各界聯合會的問題。彭璜說:“成立各界聯合會的宗旨,在聯絡各界感情,鞏固團體。……現在我國前途危險已達極端,我們是處于極危險之地位,欲求從速挽回,誕登彼岸,非與各界聯絡一氣共策進行不可。”他指出,學聯發起組織各界聯合會的政治目的“專在除去障礙物,推翻武人政治,排斥官僚派及陰謀家,故拟組織各界聯合會,造成真正平民團體。”會議在彭璜的主持下,經過熱烈讨論,推舉了各界代表20人,組成各界聯合會代表團。
當湖南的學生運動進入高潮以後,如何提高群衆的覺悟,鞏固其革命熱情,成為學聯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彭璜以省學聯會長的名義約請毛澤東主編學聯會刊《湘江評論》,毛澤東欣然同意。為了工作方便,毛澤東在彭璜的幫助下,從原住的修業學校搬進商專教員宿舍。7月14日,《湘江評論》在商專創刊,迅速成為湖南反帝愛國運動的一面旗幟,對中國革命鬥争的發展和中國共産黨的形成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組織作用。也正是在商專,毛澤東會見了郭亮等熱血青年,引領他們踏上了革命征途。

(圖3. 毛澤東在商專主編的湖南學聯會刊《湘江評論》)
關于這一段史實,易禮容曾回憶:“學聯會設在長沙落星田商專校内,學校頭門牆壁上高高挂起木刻湖南學生聯合會會牌。毛澤東住宿在商專教員宿舍内。記得一天早上,我去他的住室看他,朝陽正照在他的夏布蚊帳上,他還未睡醒,當然是夜間工作誤了睡眠。我揭開他的帳子看,不料驚動了幾十隻臭蟲,它們在他用作枕頭的暗黃色線裝書上亂竄,每一隻都顯得肚皮飽滿。想來,不止一夜、十夜,臭蟲飽嘗了主編《湘江評論》的人的血。《湘江評論》隻出版了五期就被張敬堯勒令印刷廠停止印刷因而停刊了,它陪伴着會牌被打碎的湖南學生聯合會,不能公開活動了。”自7月14日創刊起,一個多月内,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前4号和臨時增刊共發表文章41篇。文章寫好了,還要自己編輯,自己排版,自己校對,有時不得親自上街叫賣。時任湖南督軍張敬堯“以民氣激昂,恐不能見好日人”,極力壓制湖南人民的反日愛國運動,以《湘江評論》未經立案為由,不準發行。8月中旬,《湘江評論》第5号剛印好,張敬堯派軍警闖進商專,查封《湘江評論》,悍然解散湖南學生聯合會。蔣竹如後來回憶:“我們事先得到了風聲,把學聯的文件、印章和未賣完的各期《湘江評論》,一籃一簍地轉移到河西的77779193永利籌備處去了。學聯雖被封閉了,但我們并未為軍閥張敬堯的淫威所吓到。從此以後,毛澤東同志和學聯其他負責人搬到湖大籌備處,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對張敬堯的黑暗統治,進行揭露和抨擊。”
1919年8月,彭璜和商專同學李鳳池等人作為湖南學聯代表前往上海,聯絡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各界聯合會,聲援驅張運動。同年12月,他參與組織湖南旅滬各界聯合會,并任全國各界聯合會幹事。1920年2月,彭璜參與創辦《天問》周刊,并擔任主編,公開揭露張敬堯的反動罪行。同時,彭璜還與陳獨秀、毛澤東、湯松等人倡議發起成立上海工讀互助團,并擔任臨時會計。5月5日,毛澤東率湖南驅張請願團抵達上海,5月8日,毛澤東和彭璜等新民學會會員在半淞園聚會,确定在社會改造的準備階段應取“潛在切實,不務虛榮,不出風頭”的态度,并确定“純潔、向上”為新會友入會的條件。到達上海後,毛澤東認真閱讀一切關于共産主義的中文書籍,并常邀彭璜、李啟漢、李中等人到陳獨秀的住處交流體會和認識,聽陳獨秀談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等。

(圖4:彭璜等人主編的《天問》周刊)
1920年6月,殘暴統治湖南兩年多的張敬堯被逐出湖南,毛澤東和彭璜相繼回到長沙,立即投入在湖南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8月,彭璜和易禮容協助毛澤東創辦文化書社,商專學生李庠、劉大身等也參加了書社的籌備和經營工作。文化書社創辦以後,湖南廣大的知識青年、工人和各界進步人士從文化書社獲得了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新文化、新思想的書刊,極大地啟發了他們的革命覺醒,鼓舞了他們的革命熱情。對于推動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和使馬克思主義得以在湖南廣泛傳播,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彭璜和毛澤東還倡議組織留俄勤工儉學團,發起成立湖南俄羅斯研究會,毛澤東任書記幹事,彭璜任為會計幹事,“駐會接洽一切”。該會先後介紹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任作民等到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創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後赴蘇聯學習。

圖5. 1920年5月8日,毛澤東(左起第二人)、彭璜(左起第三人)在上海合影
當時,馬克思主義被稱之為“過激主義”,蘇俄被誣蔑為“餓死人的地方”,社會上一般人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很不了解。在此種情況下,彭璜于8月27日至30日在長沙《大公報》上發表《對于發起俄羅斯研究會的感言》一文,熱情洋溢地介紹蘇俄的國内情況和對外政策,駁斥對蘇俄的種種污蔑,認定中國應該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彭璜在文中指出:“和平的世界,是俄人革命的目的。勞農的政府,是俄人革命不能避免的手段,也恐怕是全世界革命必經過的階級。”“所以無論俄國的革命有好有歹,總是适應二十世紀的潮流才發生的,是不可根本避免的。”從留傳至今的文獻來看,在中國共産黨尚未創建的時候,就能如此明确地認定過渡時期必須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的“勞農政府”,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少有的難能可貴的真知灼見。
1921年1月1日至3日,長沙的新民學會會員在文化書社集會,讨論“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問題。彭璜積極響應毛澤東、何叔衡提出的“激烈方法和共産主義”的主張。他認為,改造中國,應當“ 采革命的手段。吾人有講主義之必要,講主義不是說空話。……中國國情,如社會組織、工業狀況、人民性質,皆與俄國相似,故俄之過激主義可以行于中國。亦不必抄襲過激主義,惟須有同類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會主義也。”在建黨之前,他卓越的見解就與毛澤東“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國情結合”的觀點不謀而合。彭璜進一步指出:“組織勞動黨有必要,因少數人做大事,終難望成;份子越多,做事越易。” 他熱忱支持剛剛成立的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說“社會主義青年團,頗有精神,可資提挈。”這次集會,一些會員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主張用溫和的教育的方法,也有的會員動搖于二者之間。彭璜和毛澤東始終保持一緻,贊成布爾什維克主義,真可謂之志同道合。
1月16日,在新民學會的一月常會上,彭璜講述了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從前本想終身站在實業界,所以進了商業學校。後知商業不适個性,便把他丢掉了。從前我有一種野心:學好數國文字;對于形而上學,也想懂得一點大概;又想于實業上有所貢獻,于海外貿易有所進行。但是現在變更了,覺得要使社會改造,非于經濟政治上有所改造不可。前想留美,因無錢打止;後又想到法國去;去年以來,又想赴俄;現仍想由法赴俄。在長沙,至多不過兩年了。在長沙,除解決自己生活之外,還想幫助勞動組織。求學方面,還是初心,但文字隻想學英俄兩國了。”
彭璜是毛澤東早期開展革命活動的戰友,也是毛澤東推心置腹的同志。1921年1月28日,毛澤東緻信彭璜,稱贊他“志高有勇,體力堅強,朋輩中所少”,同時又嚴肅地指出他存在十條缺點:“一、言語欠爽快,态度欠明決,謙恭過多而真面過少。二、感情及義氣用事而理智無權。三、時起猜疑,又不願明釋。四、觀察批判,一以主觀的,而少客觀的。五、略有不服善之處。六、略有虛榮心。七、略有驕氣。八、少自省,明于責人而暗于責己。九、少條理而多大言。十、自視過高,看事過易。”并說:“我覺得吾人惟有主義之争,而無私人之争。主義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義,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則大概是可以相讓的。”毛澤東還對彭璜說:“弟常覺得一個人總有缺點,君子隻是能改過,斷無生而無過”。毛澤東的信,平易親切,謙遜真摯,抒發了同志間親密無間、直言不諱的感情。蔡和森也非常器重彭璜。1920年8月13日,他在緻毛澤東的信中說: “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産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來看,須先組織他,然後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然則這種黨如何的準備組織呢?……我望你物色如殷柏者百人,分布全國各處。……這種方法,我得之于布爾什維克。”

圖6:毛澤東緻彭璜信(信封署落星田商業學校)
1920年11月,彭璜與毛澤東、何叔衡、賀民範等6人參加成立湖南共産黨組織的簽字活動,成為長沙共産主義小組最早的成員之一。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誕生後,彭璜正式加入共産黨,是湖南最早的共産黨員之一,也成為千年學府、百年名校第一位共産黨員。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澤東任書記,成員有何叔衡、易禮容等。湖南支部首先在商專、一師等學校發展了李庠、劉大身、羅學瓒、郭亮、夏曦等一批黨員,并分别建立了黨支部。令人惋惜的是,随後不久,風華正茂的彭璜因操勞過度而患精神失常症,不久後失蹤。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