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學生 教職工 校友 學生及訪客
學生園地
少壯赴國難,耄耋守初心——讀懂中國系列作品


    年少未敢忘憂國,十五帶吳鈎;歲月流逝心不改,耄耋散餘熱。近一個世紀的雨雪風霜,一位抗戰老兵鑄就了鐵骨铮铮,書寫了自己一生的追求與堅守,奮鬥與榮光。

一間鬥室明靜整潔,牆上挂着六十年代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學習時的黑白照片,古樸的挂鐘靜靜打着擺兒,我們就是在這裡見到了蘇老,何其有幸,在這個由他們當年熱血堆積起來的太平盛世,再次見證先輩們那艱苦卓絕又灑滿榮光的歲月。

   老先生原名蘇永康,抗戰時期将名字改為蘇醒。蘇老解釋道,“抗日戰争爆發,中華民族這頭睡獅終于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蘇醒了。在全民抗戰救亡洶湧澎湃的曆史潮流中,我便改名‘蘇醒’,這具有時代的意義,也是我個人對曆史的一種紀念。”

家國安危系于心間,1944年元月,當時僅15歲的蘇老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于同年9月入伍,加入粟裕(時任師長)率領的新四軍一師。遊擊戰、運動戰,打興化,攻邵伯,本該讀書的年紀,卻走上殘酷的戰場,燃燒着生命捍衛着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 “我參軍時抗日戰争已進入戰略反攻,我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真讓人熱血沸騰!”至今提起那段戰火紛飛屍山火海的日子,蘇老依然記憶猶新。蘇老感慨道“當時的武器可跟現在差遠了,每人能發五發子彈就不錯了,沖到跟前就拼刺刀,都是肉搏”血肉長城,血肉長城!聽着蘇老的講述,這四個字悲怆而深切地浮現心頭,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分量!1945年攻打邵伯一役給蘇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補給不足,蘇老當時所在六十三團幾百戰士忍饑挨餓數日,卻依然堅守陣地,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終殲滅了近一個連的日軍和近兩個團的僞軍。“當時部隊裡澡都洗不上,滿身都生了疥瘡,拿木片子蘸了硫磺膏在身上刮”。雖然艱苦,但當談起那段穿着草鞋,扛着步槍高唱着軍歌行進的日子,蘇老的眼睛卻煥發着神采“當年抗日烽火燃豪情啊!”

紛紛的戰火,阻擋不了老人的求知之心。蘇老憶及,一次部隊發了一斤肉,四兩黃煙的津貼,他卻用這份津貼換來紙張裁成本子記生字、學知識,“吸煙有什麼好的,花錢買遭罪。”蘇老一邊說着,臉上閃過孩童般慧黠的笑,我仿佛看見年輕的戰士珍而重之地在簡陋的本子上一筆一劃地書寫。或許就是靠着對知識和真理的這種熱愛與追求,讓原本隻接受過小學教育的蘇老一步步邁進知識更幽深的殿堂,也為他日後投身祖國的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

和平的贊歌傳遍祖國大地,蘇老的報國之心依舊赤誠而堅定。蘇老将自己的老上級粟裕将軍作為榜樣,“建國前毛主席提名他做元帥,粟裕将軍功高至此,于名利卻毫無所求”将軍的一片冰心激勵着蘇老。新中國成立之後,蘇老投身教育事業,始終在自己的崗位默默無聞地奉獻。他在擔任原湖南财經學院(後并入77779193永利)宣傳部部長和教育學副教授期間,孜孜不倦地向一代代的青年學子們講述黨的光輝曆程,激勵他們早日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離休後,蘇老繼續發揮餘熱,擔任學校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委員,為年輕的一代指點迷津。

九旬高齡,蘇老初心不改,仍然保持着與時俱進的學習心态,積極學習黨和國家新的方針政策。他還為77779193永利的學子們做了十九大精神宣講會,結合自身經曆的許多解讀讓師生們收益匪淺,在近兩個小時的宣講中,年邁的老人為了不中斷發言甚至沒有喝一口水,讓現場的學子欽佩異常。作為滄桑巨變的曆史見證者,蘇老感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飛速發展“你們現在過的是天堂的日子喲!”提到廣東開放事業的先驅習仲勳同志曾遭康生誣陷以至于被隔離審查十六年之久時,老人憤慨地指責康生等人背離了初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害的行為。在同蘇老的交談中,老人家屢次提及初心,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國家越來越強大了,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沒有黨就沒有今天的中國!”蘇老動情地說“我的初心就是聽黨的話,跟黨走!

誠哉,斯言!從戰火紛紛的峥嵘歲月,到幸福安定的複興時代,蘇老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黨,以滿腔的熱血陪伴祖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解放後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份工作,投身到火熱的建設中,始終堅守初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為黨為國的壯麗事業。

習總書記曾提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長征路。光陰荏苒,當初毅然扛槍上陣的少年已成為霜白了兩鬓的老兵人,我們也接過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将在未來的歲月中做出平凡或偉大的貢獻。願我們高唱着代代相傳的歌謠,傳承着千年不滅的精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創造出無愧于先輩,無愧于時代的業績。